木兰花

朝代:宋代 作者:晏殊

池塘水绿风微暖,记得玉真初见面。重头歌韵响争琮,入破舞腰红乱旋。
玉钩栏下香阶畔,醉后不知斜日晚。当时共我赏花人,点检如今无一半。

译文

池塘的绿波在春风中温暖,我初次见到你的芳容。你的声音甜美,舞姿婀娜优美,节奏急促时,腰肢你旋风一样旋转那飘舞的红裙。白玉钩挂着窗帘,我就斜卧在栏杆之下香阶的旁边。醉后沉睡,不知道红日西斜天已傍晚。当时与我共同赏花的人,如今不在,只剩下我独自一人。

注释

①玉真:仙女,亦泛指美人。玉真又是瑞圣花的一种。
②重头:词曲前后片节拍完全机同,或同一曲调的重复,称为重头。
③琮:形容玉石相击的清脆声响。
④入破:唐宋大曲的乐段名称。
⑤玉钩:帘钩,代指轩窗。
⑥香阶:飘有花香的台阶。
⑦点检:数算、检查。

赏析

这是一首怀旧之作。本词追忆早年初见美人时的喜悦与欢欣及今日物是人非的惆怅,在对比中抒发好景不长的人生感慨。词中以往昔“歌韵琤琮”、“舞腰乱旋”的欢乐场面与今日“点检无一半”的凄清境况对比,抒发了强烈的人生无常的伤感之情。上片怀旧,回忆与“玉真”初见面的强烈印象。下片伤今,感叹人生无常。全词以欢宴始,笔浓情势;以堆零落终,辞疏情冷,构成今昔悲欢之对比,于情境变迁的反差中抒情感怀,婉曲而有深味。词中所写景物:池塘、绿水、阑干、香阶,均兼关昔今。物是人非,更兼日斜时暮,遂使词人汕然而生故交零落、人生如梦之感。全词以极优美的文辞来流露出词人关于宇宙无穷,人生短暂,景物依然,物是人非的凄然感慨。

晏殊
晏殊(991-1055)字同叔,临川(今属江西)人。七岁能文,十四岁以神童召试,赐同进士出身。庆历中官至集贤殿大学士、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淑密使。范仲淹、韩琦、欧阳修等名臣皆出其门下。卒谥元献。他一生富贵优游,所作多吟成于舞榭歌台、花前月下,而笔调闲婉,理致深蕴,音律谐适,词语雅丽,为当时词坛耆宿。《浣溪沙》中“无可奉告花落去,似曾相似燕归来”二句,传诵颇广。原有集,已散佚,仅存《珠玉词》及清人所辑《晏元献遗文》。又编有类书《类要》,今存残本。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岳鄂王墓

[元代] 赵子昂

鄂王墓上草离离,秋日荒凉石兽危。
南渡君臣轻社稷,中原父老望旌旗。
英雄已死嗟何及,天下中分遂不支。
莫向西湖歌此曲,水光山色不胜悲。

九曲棹歌

[宋代] 朱熹

一曲溪边上钓船,幔亭峰影蘸晴川。
虹桥一断无消息,万壑千岩锁翠烟。
二曲亭亭玉女峰,插花临水为谁容。
道人不作阳台梦,兴入前山翠几重。
三曲君看驾壑船,不知停棹几何年。
桑田海水兮如许,泡沫风灯敢自怜。
四曲东西两石岩,岩花垂露碧毵。
金鸡叫罢无人见,月满空山水满潭。
五曲山高云气深,长时烟雨暗平林。
林间有客无人识,矣乃声中万古心。
六曲苍屏绕碧湾,茆茨终日掩柴关。
客来倚棹岩花落,猿鸟不惊春意闲。
七曲移舟上碧滩,隐屏仙掌更回看。
却怜昨夜峰头雨,添得飞泉几道寒。
八曲风烟势欲开,鼓楼岩下水萦回。
莫言此地无佳景,自是游人不上来。
九曲将穷眼豁然,桑麻雨露见平川。
渔郎更觅桃源路,除是人间别有天。

送梁知微渡海东

[唐代] 张说

今日此相送,明年此相待。天上客星回,知君渡东海。

近试上张水部

[唐代] 朱庆余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何满子

[唐代] 张帖

古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
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

送李端

[唐代] 卢纶

故关衰草遍,离别正堪悲。
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
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
掩泪空相向,风尘何所期。

枫桥夜泊

[唐代]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父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好事近

[宋代] 杨万里

月未到诚斋,先到万花川谷。不是诚斋无月,隔一林修竹。如今才是十三夜,月色已如玉。未是秋光奇绝,看十五十六。

蚕妇

[宋代] 张俞

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
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

登池州翠微亭诗

[宋代] 岳飞

经年尘土满征衣,特特寻芳上翠微。
好水好山看未足,马蹄催趁明月归。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