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玲珑以下

出自:唐代·白居易《霓裳羽衣歌 和微之》

拼音:[zì][líng][lóng][yǐ][xià]

平仄:仄平平仄仄

我昔元和侍宪皇,曾陪内宴宴昭阳。
千歌百舞不可数,就中最爱霓裳舞。
舞时寒食春风天,玉钩栏下香案前。
案前舞者颜如玉,不着人家俗衣服。
虹裳霞帔步摇冠,钿璎累累佩珊珊。
娉婷似不任罗绮,顾听乐悬行复止。
磬箫筝笛递相搀,击擫弹吹声逦迤。
[凡法曲之初,众乐不齐,唯金石丝竹次第发声,
霓裳序初亦复如此。]
散序六奏未动衣,阳台宿云慵不飞。
[散序六遍无拍,故不舞也。]
中序擘騞初入拍,秋竹竿裂春冰拆。
[中序始有拍,亦名拍序。]
飘然转旋回雪轻,嫣然纵送游龙惊。
小垂手后柳无力,斜曳裾时云欲生。
[四句皆霓裳舞之初态。]
烟蛾敛略不胜态,风袖低昂如有情。
上元点鬟招萼绿,王母挥袂别飞琼。
[许飞琼、萼绿华,皆女仙也。]
繁音急节十二遍,跳珠撼玉何铿铮。
[霓裳曲凡十二遍而终。]
翔鸾舞了却收翅,唳鹤曲终长引声。
[凡曲将毕,皆声拍促速,唯霓裳之末,长引一声
也。]
当时乍见惊心目,凝视谛听殊未足。
一落人间八九年,耳冷不曾闻此曲。
湓城但听山魈语,巴峡唯闻杜鹃哭。
[予自江州司马转忠州刺史。]
移领钱唐第二年,始有心情问丝竹。
玲珑箜篌谢好筝,陈宠觱篥沈平笙。
清弦脆管纤纤手,教得霓裳一曲成。
[自玲珑以下,皆杭之妓名。]
虚白亭前湖水畔,前后只应三度按。
便除庶子抛却来,闻道如今各星散。
今年五月至苏州,朝钟暮角催白头。
贪看案牍常侵夜,不听笙歌直到秋。
秋来无事多闲闷,忽忆霓裳无处问。
闻君部内多乐徒,问有霓裳舞者无。
答云七县十万户,无人知有霓裳舞。
唯寄长歌与我来,题作霓裳羽衣谱。
四幅花笺碧间红,霓裳实录在其中。
千姿万状分明见,恰与昭阳舞者同。
眼前仿佛睹形质,昔日今朝想如一。
疑从云梦呼召来,似着丹青图写出。
我爱霓裳君合知,发于歌咏形于诗。
君不见,我歌云,惊破霓裳羽衣曲。
[长恨歌云。]
又不见,我诗云,曲爱霓裳未拍时。
[钱唐诗云。]
由来能事皆有主,杨氏创声君造谱。
[开元中,西凉府节度杨敬述造。]
君言此舞难得人,须是倾城可怜女。

查看原文

注释

【玲珑】1.拟声词。玉声,泛指清越的声音:和銮玲珑|远水响玲珑。 2.指物体精巧细致:结构玲珑|小巧玲珑。 3.指人灵巧敏捷:娇小玲珑|玲珑活泼。
【以下】1.表示位置﹑品第﹑级别﹑数量等在某一点之下。 2.表示时代在后的,犹言以后,以来。 3.犹而下。以,而,连词。 4.指身份或地位低下。 5.指后面的话或文字。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自】

自【未集下】【自部】康熙筆画:6画部外筆画:0画

〔古文〕疾二切,音字。《玉篇》由也。《集韻》從也。《易·需卦》自我致寇,敬愼不敗也。《疏》自,由也。《書·湯誥》王歸自克夏,至于亳。《詩·召南》退食自公,委蛇委蛇。《傳》自,從也。

《玉篇》率也。

《廣韻》用也。《書·臯陶謨》天秩有禮,自我五禮,有庸哉。《傳》自,用也。《詩·周頌》自彼成康,奄有四方,斤斤其明。《傳》自彼成康,用彼成安之道也。《古義》自彼者,近數昔日之辭。

自然,無勉强也。《世說新語》絲不如竹,竹不如肉,漸近自然。

《集韻》己也。《正韻》躬親也。《易·乾卦》天行健,君子以自彊不息。

《五音集韻》古文鼻字。註詳部首。◎按說文作鼻本字。

【玲】

玲【午集上】【玉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5画

《唐韻》《集韻》《韻會》郞丁切《正韻》離呈切,經》唐素不貞,亡彼瓏玲。《註》瓏玲,金玉聲。《前漢·揚雄傳》前殿崔巍兮,和氏瓏玲。《註》師古曰:玲音零。孟康曰:以和氏璧爲梁璧帶也。其聲瓏玲也。晉灼曰:以黃金爲璧帶,合藍田璧。瓏玲,明見貌也。師古曰:晉說是。

《集韻》力耕切,音磷。義同。

【珑】

瓏【午集上】【玉部】康熙筆画:21画部外筆画:16画

《唐韻》《集韻》力鍾切《韻會》《正韻》盧容切,音龍。《說文》禱旱玉,龍文,从玉从龍。會意,龍亦聲。

《廣韻》盧紅切《集韻》《韻會》盧東切,經》唐素不貞,亡彼瓏玲。《註》瓏玲,金玉聲。

《增韻》明貌。《左思·吳都賦》珊瑚幽茂而玲瓏。《抱朴子地眞卷》朱草蒙瓏,白玉嵯峨。

《韻會》一曰風聲。《集韻》亦作。

【以】

以【子集中】【人部】康熙筆画:5画部外筆画:3画

〔古文〕㠯《韻會》《正韻》養里切,怡上聲。爲也。《論語》視其所以。

因也。《詩·邶風》何其久也,必有以也。《左傳·昭十三年》我之不共,魯故之以。《註》以魯故也。《列子·周穆王篇》宋人執而問其以。

用也。《論語》不使大臣怨乎不以。

《左傳·僖二十六年》凡師能左右之曰以。《易·師卦》能以衆正。

《詩·周頌》侯彊侯以。《註》彊民有餘力來助者,以閒民轉移執事者。

同已。《孟子》無以,則王乎。

古以與聲相通。《禮·燕禮》君曰:以我安。《註》猶與也。《魏書·李順傳》此年行師,當克以不。《韓愈·剝啄行》凡今之人,急名以官。《註》韓文與多作以。

《集韻》與似同。《易·明夷》箕子以之。鄭氏,荀氏皆作似。

【下】

下【子集上】【一部】康熙筆画:3画部外筆画:2画

〔古文〕丅遐上聲。在下之下,對上之稱。《易·乾·文言》本乎地者親下。

《說文》底也。《玉篇》後也。

賤也。

《儀禮·士相見禮》始見于君,執摯至下。《鄭註》下謂君所。《賈疏》不言所而言下者。凡臣視袷已下,故言下也。

《集韻》《韻會》亥駕切,遐去聲。《正韻》降也,自上而下也。《易·屯卦》以貴下賤。《詩序》君能下下。

《爾雅·釋詁》下,落也。《郉疏》下者,自上而落也。草曰零,木曰落。

去也。《周禮·夏官·司士》歲登,下其損益之數。

《韻補》叶後五切,音戶。《詩·召南》于以奠之,宗室牖下。與女叶。《吳棫曰》毛詩下字一十有七,陸德明皆此讀。《第·古音考》與吳同。

叶胡佐切,音賀。《曹丕·寡婦賦》風至兮淸厲,隂雲曀兮雨未下。伏枕兮忘寐,逮乎朝兮起坐。

相关诗句
须是倾城可怜女 君言此舞难得人 西凉府节度杨敬述造 开元中 杨氏创声君造谱 由来能事皆有主 钱唐诗云 曲爱霓裳未拍时 我诗云 又不见 长恨歌云 惊破霓裳羽衣曲 我歌云 君不见 发于歌咏形于诗 我爱霓裳君合知 似着丹青图写出 疑从云梦呼召来 昔日今朝想如一 眼前仿佛睹形质 恰与昭阳舞者同 千姿万状分明见 霓裳实录在其中 四幅花笺碧间红 题作霓裳羽衣谱 唯寄长歌与我来 无人知有霓裳舞 答云七县十万户 问有霓裳舞者无 闻君部内多乐徒 忽忆霓裳无处问 秋来无事多闲闷 不听笙歌直到秋 贪看案牍常侵夜 朝钟暮角催白头 今年五月至苏州 闻道如今各星散 便除庶子抛却来 前后只应三度按 虚白亭前湖水畔 皆杭之妓名 自玲珑以下 教得霓裳一曲成 清弦脆管纤纤手 陈宠觱篥沈平笙 玲珑箜篌谢好筝 始有心情问丝竹 移领钱唐第二年 予自江州司马转忠州刺史 巴峡唯闻杜鹃哭 湓城但听山魈语 耳冷不曾闻此曲 一落人间八九年 凝视谛听殊未足 当时乍见惊心目 长引一声也 唯霓裳之末 皆声拍促速 凡曲将毕 唳鹤曲终长引声 翔鸾舞了却收翅 霓裳曲凡十二遍而终 跳珠撼玉何铿铮 繁音急节十二遍 皆女仙也 许飞琼、萼绿华 王母挥袂别飞琼 上元点鬟招萼绿 风袖低昂如有情 烟蛾敛略不胜态 四句皆霓裳舞之初态 斜曳裾时云欲生 小垂手后柳无力 嫣然纵送游龙惊 飘然转旋回雪轻 亦名拍序 中序始有拍 秋竹竿裂春冰拆 中序擘騞初入拍 故不舞也 散序六遍无拍 阳台宿云慵不飞 散序六奏未动衣 霓裳序初亦复如此 唯金石丝竹次第发声 众乐不齐 凡法曲之初 击擫弹吹声逦迤 磬箫筝笛递相搀 顾听乐悬行复止 娉婷似不任罗绮 钿璎累累佩珊珊 虹裳霞帔步摇冠 不着人家俗衣服 案前舞者颜如玉 玉钩栏下香案前 舞时寒食春风天 就中最爱霓裳舞 千歌百舞不可数 曾陪内宴宴昭阳 我昔元和侍宪皇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