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史

朝代:魏晋 作者:左思

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 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 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 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 金张籍旧业,七叶珥汉貂。 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

译文

茂盛的松树生长在山涧底,风中低垂摇摆着的小苗生长在山头上.
(由于生长的地势高低不同,)凭它径寸之苗,却能遮盖百尺之松.
贵族世家的子弟能登上高位获得权势,有才能的人却埋没在低级职位中.
这是所处的地位不同使他们这样的,这种情况由来已久 并非一朝一夕造成的.
汉代金日磾和张安世二家就是依靠了祖上的遗业,子孙七代做了高官.(珥汉貂:珥,插.汉代侍中官员的帽子上插貂鼠尾作装饰.)
汉文帝时的冯唐难道还不算是个奇伟的人才吗?可就因为出身微寒,白头发了仍不被重用。

左思(250?-305?)西晋诗人。字太冲。临淄(今山东淄博)人。出身儒学世家。貌丑口讷,不好交游。晋武帝泰始八年(272)前后,以妹左棻被选入宫,举家移居洛阳,官秘书郎,列入当时文人集团“二十四友”。以《三都赋》名动京师,洛阳一时为之纸贵。元康末年,辞官退居故里,长期专意典籍。病逝于冀州。今存诗14首。《咏史》诗8首,一篇之中,不专咏一人一事,而是错综史实,融合古今,连类引喻,借古讽今。咏史与咏怀浑然一体,或抒发怀才不遇的悲愤情怀(其二、其七、其八),或表现为国立功的生活志向(其一、其三),或抨击门阀制度以示对士族的蔑视(其四、其五、其六)。注重内在感情的深切抒写,发泄了广大寒士的愤懑,回荡着壮志难酬的悲凉。钟嵘称“文典以怨,颇为精切,得讽谕之致”(《诗品》),认为这是一组讽谕性的政治抒情诗,虽引用典故史实,但自然贴切,绝少雕琢之痕迹,不同于陆机之繁富;气韵深沉,骨力苍茫,又异于潘岳之清绮。钟嵘称其风格为“左思风力”,气势雄健豪放,笔调劲拔矫峭,境界高远浑厚,直接继承了建安风骨,开启后世咏史诗之先河,对陶渊明发生过较大影响,代表了西晋诗歌创作的最高成就。赋存2篇。《三都赋》体制宏大,事类广博,文采富丽,为后期大赋的重要作品。作品旧传有集5卷,大多散佚。余收录于严可均所辑《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和逯钦立所辑《左太冲集》。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游承天宫

[元代] 刘永之

石桥流水隔飞尘,古木苍苍绕涧滨。
灵壝旧栖逃汉史,白云曾识避秦人。
冠裳千载遗琼笥,环佩三秋集羽轮。
翠壁丹厓如夙契,欲持名姓纪嶙峋。

与客九日游龙山以尘世难逢开口笑分韵得口字

[宋代] 刘汝进

纵步龙山颠,放舟龙荡口。
群然雁鹜行,杂之牛马走。
我拙不能诗,我病不能酒。
试问赏花人,还有菊花否。

题芍药

[明代] 刘泰

绿阴庭院巳非春,红药翻阶露朵新。
绰约娇姿谁得似,天风吹下卫夫人。

初及第归题净慈寺壁二绝 其二

[宋代] 刘涣

梵刹仙都显焕存,心心惟绍法王孙。
俗流不信空空理,将谓长生别有门。

[宋代] 刘清轩

可笑吴痴亡越憾,却誇范蠡作三高。

题汪水云诗卷

[宋代] 刘渊

当时兴废事,说著意犹悲。
自谓水不返,谁知云解归。
十年麋鹿恨,一卷杜鹃诗。
又入离骚国,清弹霜叶飞。

别京邑之东阿

[明代] 刘炳

前年别乡闾,今年出京邑。
悠悠去江汉,杳杳事行役。
所惧心志违,况此风波急。
乌啼枫树烟,雁下芦洲夕。
回首望长安,苍茫寸心失。

会稽八景

[明代] 刘球

烟霞覆深穴,兹景何辽阒。
通灵彻两仪,吐瑞成五色。
明烛方外晨,暝归岩底夕。
藏书今有无,百世传禹迹。

秋日辞

[明代] 刘琏

秋暑退兮凉风生,日皓皓兮云冥冥。
去乡离家兮远徂征。
郁结纡轸兮难为情。
登高四望兮渺茫茫,天低垂兮湖水明。
蒲柳衰兮萧瑟,芰荷彫兮凄凉。
思丘垄兮天一涯,中心悲兮莫我知。
莎鸡啼兮夜蝉语,星河粲兮萤火飞。
援雅琴兮不成音,拊余玦兮当此时。
徙倚徬徨兮夜未央,奋飞不能兮道路长。
想故山兮粳稻熟,栗开苞兮桂飘香。
白云英英兮在山冈。
德容孔昭兮怀哉勿忘。

登东峰亭

[宋代] 刘琦

凯还几度宴东峰,新构危亭接梵宫。
势入青冥横绝壁,路盘空曲压高松。
临流自笑功名薄,对酒忻逢景色重。
飘泊却惭归未得,日斜坐听暮云钟。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