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怀古迹(五首其二)

朝代:唐代 作者:杜甫

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
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
江山故宅空文藻,云雨荒台岂梦思。
最是楚宫俱泯灭,舟人指点到今疑。

译文

默诵草木摇落深知宋玉为何悲秋;他学问渊博文辞精采算是我老师。相隔千秋追怀怅望叫人不免流涕;索寞萧条我和他相似却生非同时。
江山犹在故宅仍存只有文采空留;他的云雨楼台岂是说梦而无讽意?最可感慨的是当年楚宫早已泯灭;至今船夫还带疑地指点这些古迹。

注释

①风流儒雅:指宋玉的文采和学问。
②萧条句:意谓自己虽与宋玉隔开几代,萧条之感却是相同。
③云雨:宋玉在《高唐赋》中述楚襄王游高唐,梦一妇人,自称巫山之女,临别时说:“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岨,旦为行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阳台,山名,在今四川省巫山县。
④最是两句:意谓最感慨的是,楚宫今已泯灭,因后世一直流传这个故事,至今船只经过时,舟人还带疑似的口吻指点着这些古迹。

赏析

这是推崇宋玉的诗。诗的前半感慨宋玉生前怀才不遇,后半则为其身后索寞鸣不平。诗是作者亲临实地凭吊后写成的,因而体会深切,议论精辟,发人深省。诗中的草木摇落,景物萧条,江山云雨,故宅荒台,舟人指点的情景,都是诗人触景生情,所抒发出来的感慨。它把历史陈迹和诗人哀伤交融在一起,深刻地表现了主题。全诗铸词溶典,精警切实。有人认为,杜甫之“怀宋玉,所以悼屈原;悼屈原者,所以自悼也。”这种说法自有见地。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原籍襄阳。一生坎坷。其诗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被称为“诗史”。以古体、律诗见长,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被后世诗家尊为“诗圣”。有《杜工部集》。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月坐和白沙

[清代] 王夫之

幽筱晚风迟,披襟待月痴。
亭亭有独坐,夕夕得清嬉。
休夏闻西竺,衰周栖仲尼。
藕丝非系缚,灰槁亦奚为。

江上

[清代] 王士祯

吴头楚尾路如何,烟雨秋深暗自波。
晚趁寒潮渡江去,满林黄叶雁声多。

绝句

[清代] 吴嘉纪

白头灶户低草房,六月煎盐烈火旁。
走出门前炎日里,偷闲一刻是乘凉。

卜算子

[清代] 吴兰修

绿剪一窗烟,夜漏如何许。
碧月蒙蒙不到门,竹露听如雨。
独自出篱根,树影拖鞋去。
一点萤灯隔水青,蛩作秋僧语。

晚自鸡头崖至天龙屯

[清代] 吴兆骞

迢递回冈抱塞长,暮云归路剧羊肠。
马嘶古碛塞沙白,鸦乱荒城夕照黄。
病后关河空涕泪,战馀身世各苍茫。
客游不异松花水,日夜滔滔下北荒。

被花恼 题宛仙落梅便面

[清代] 席佩兰

东风作意酿轻寒,帘外谢池春晓。
香雪枝头剩多少。
一分是病,三分是恨,瘦得诗难肖。
情脉脉,思冥冥,自将疏影怜清沼。
长记乍相逢,生怕朝云去时早。
参横月落,几曲阑干,处处思量到。
问青溪流梦去谁边,争留得、闲愁共波绕。
撇不下,一幅罗浮春恨稿。

祝英台近二首 其二

[清代] 项鸿祚

镜红销,衾翠拥,声影度窗缝。
斜桷灯深,惯作隔帘梦。
怪他筝雁年华,暗中偷觉,更闲把玉钩微控。
谩调弄,暂时见也关心,何况两情重。
谁料侵晨,双桨渡头送。
井阑一树梧桐,快催疏雨,好留住,绿毛幺凤。

磷火

[清代] 徐兰

土雨空蒙著衣湿,磷火如萤飞熠熠。
须臾散作星满天,空际如闻众声泣。
有火独明必鬼雄,众鬼吐焰无其红。
约束群磷共明灭,无乃昔日为元戎。
别有火光黑比漆,埋伏山坳语啾唧。
鬼马一嘶风乱旋,千百灯从暗中出。
电声闪闪两军接,狐兔草中皆震慑。
一派刀声不见刀,髑髅堕地轻于叶。
血过千年色尚新,那知白骨化烟尘。
新鬼日添故鬼冷,无复寒衣送远人。

三月自吴淞复旦学堂还寓因忆昌黎食虾蟆诸诗不觉大笑戏成三绝句 其三

[清代] 严复

龙雀东南白虎西,从渠吞月罪应齐。
吴烹卤馔吾何择,不更攒眉吃水鸡。

集吴天章传清堂感旧限红字

[清代] 叶燮

廿载销沉各老翁,江乡旧馆酹残红。
忽惊灰劫馀芳砌,重怆山阳拭槁桐。
行路真难拚病废,闲情渐遣藉途穷。
深秋已过繁霜雪,苦忆茫茫衰草中。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