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莎行

朝代:宋代 作者:晏殊

小径红稀,芳郊绿遍,高台树色阴阴见。春风不解禁杨花,濛濛乱扑行人面。
翠叶藏莺,朱帘隔燕,炉香静逐游丝转。一场愁梦酒醒时,斜阳却照深深院。

译文

小路两旁,只有几点残红;郊外田边界,芳草绿遍,绿色浓郁成荫。春风也不知道禁止柳絮,吹拂得漫天飘舞,蒙上路人的脸。翠叶掩映,看不见黄莺,只能听到婉转的叫声,朱帘低垂,隔开了燕子的身影。炉中的香烟袅袅上升,像追逐空中的游丝,盘绕升腾。实在无聊烦闷,我只好饮酒,让自己以梦消愁。可是当从梦境醒来时,斜阳照在院子里,我心中一片愁思。

注释

①红稀:红花凋落稀疏。
②阴阴:暗暗。
③角:知道、懂得。
④濛濛:形容细雨濛濛,此外形容柳絮纷纷如细雨。
⑤游丝:蜘蛛、青虫所吐之细丝飘游于空中。
⑥却:正。

赏析

这首词是晚春愁思之作。上片写出游时郊外之景,下片写归来后字落之景。恋春惜春之情充满字里行间。空灵而有韵致。这首词的前三句,看似“无我”,实是“有我”。接下去两句,人物形象便逐渐鲜明起来。实际上是说杨花的无情,不懂事。看似写景,实是言情,一种幽怨的离情却借春风传出。下片的境界、人物都不同了。“翠叶藏莺,朱帘隔燕”,这是一幅似“动”而实“静”的画面。“炉香静逐游丝转”,进一步写“高台”里人的无聊生活情状。本词借暮春之美景,抒发韶光易逝之闲愁。全词意象深婉自然,以淡笔写浓愁,隐有所指而不著痕迹,耐人寻味。最后两句“一场愁梦酒醒时,斜阳却照深深院。”写酒醒后已至黄昏,以景语作结,含蓄而有深味,于惜时之中又有淡淡的忧伤。“酒醒”之时,唯见一抹西下的夕阳正斜照着幽深、寂静的庭院,其孤独、落寞竟与梦中无别,真是醒也愁,梦也愁,酒醉也丧失了驱散春愁的作用。以隐约缠绵,婉转含蓄的笔角写出了深蕴心灵的淡淡春愁。

晏殊
晏殊(991-1055)字同叔,临川(今属江西)人。七岁能文,十四岁以神童召试,赐同进士出身。庆历中官至集贤殿大学士、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淑密使。范仲淹、韩琦、欧阳修等名臣皆出其门下。卒谥元献。他一生富贵优游,所作多吟成于舞榭歌台、花前月下,而笔调闲婉,理致深蕴,音律谐适,词语雅丽,为当时词坛耆宿。《浣溪沙》中“无可奉告花落去,似曾相似燕归来”二句,传诵颇广。原有集,已散佚,仅存《珠玉词》及清人所辑《晏元献遗文》。又编有类书《类要》,今存残本。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白鹿

[明代] 杨荣

古称瑞鹿真奇特,千载为苍始为白。
只今牝牡自天成,并毓小麑皆雪色。
斯实吾皇圣德纯,四方八表俱回春。
产兹素质表神异,胚胎便觉超凡群。
金精降灵天所锡,百兽珍奇孰能匹。
贡来玉陛殊未知,立近瑶台恍难觅。
乃知造化之所为,欲与彩凤同来仪。
小臣作歌献丹扆,愿续文王灵囿诗。

句 其一

[宋代] 杨谔

草不惊皇辙,山能护帝舆。

南溪

[宋代] 杨辅世

碧玉寒塘瑩不流,红蕖影里立沙鸥。
便当不作南溪看,当得西湖十里秋。

下岩避暑留题

[宋代] 杨迈

古寺重来兴转添,舟中午暑正炎炎。
野僧引客登山阁,稚子穿云映水帘。
热得清凉身暂健,老便闲静意难厌。
人间劫火方撩乱,法雨如何为普沾。

挽王信伯先生 其二

[宋代] 杨邦弼

梁木俄摧坏,嗟吁丧大贤。
典刑看肖子,道学付谁传。
一代风流尽,千年物论先。
师言犹在耳,身敢坠周旋。

跋大人论配享书稿

[宋代] 杨长孺

覆羹真得皂囊书,锦水元来胜石渠。
但宝银钩并铁画,何须玉带与金鱼。

[宋代] 杨颖士

傥来轩冕何须问,分定功名不在忙。

句 其二

[宋代] 杨黎州

胡越自为迢递国,参商元是别离星。

绝句

[宋代] 杭地士人

天目山前水齧矶,天心地脉露危机。
西周浸冷觚棱月,未必迁岐说果非。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