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天

朝代:宋代 作者:周紫芝

一点残红欲尽时,乍凉秋气满屏帏。梧桐叶上三更雨,叶叶声声是别离。
调宝瑟,拨金猊,那时同唱《鹧鸪词》。如今风雨西楼夜,不听清歌也泪垂。

译文

一点残灯将尽,天气刚刚转凉,秋寒的意味充满室内。已经到了半夜时分,外面正在下雨,梧桐叶片落下的水声更加凄冷。叶叶声声更增加我伤感的情绪。我回忆起当时的情景,她调拨弹奏着琴,我去拨动金猊,那情景真是幸福难忘。我们俩一起齐唱鹧鸪词,绵绵情深直到天明。可是如今,独在西楼听着满夜的风雨,我不禁黯然消魂。

注释

①梧桐叶上三更雨,叶叶声声是别离:化用温庭筑《更漏子》词:“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②宝瑟:指琴。
③金猊:香炉。

赏析

本词为雨夜怀人之作。上片写现境中的孤寂凄苦,外面是梧桐雨滴声。室内是一盏忽明忽暗的残灯。以景托情。下片插入当年与情人欢会的温馨情景,最后又归结到现境的孤独和相思的深切。梧桐叶上三更雨,叶叶声声是别离。“梧桐”二句从听觉上写凄清,末了点明“别离”,离愁别恨全融合于景物之中,不见一点痕迹。泪痕带霜微凝,酒力冲寒犹弱。“泪痕”两句写当时辛酸心情。为宦情所迫,不得不日日清晨赶路,其心之苦,可想而知,同时也暗示他为解闷御寒而饮过酒,为思念妻子而流过泪,两句词深切地反映出客观之凄寒与主体心境之清冷。此词以今昔对比、悲喜交加、委婉曲折而又缠绵含蓄的手法写雨夜怀人的别情。对照鲜明“泪珠阁定空相觑”写惜别之情,情真意真。“一溪”两句埋怨柳丝长不能拴住兰舟,悖理而入情,同时又巧妙地点出送别地点与行人所用的工具。一对恋人在绿柳垂丝,柳絮飞舞的春光中,在水边依依惜别的情境生动地凸现在读者的面前。下片也很精彩,妙在含蓄。不必指实,反而觉得空灵剔透。是使词意转折而又深化的着力之笔,可见对伊人思念之深。全词怀人抒情,真挚感人。

周紫芝(1082-1155)字小隐,号竹坡居士,宣城(今属安徽)人。高宗绍兴十七年(1147)为右迪功郎敕令所删定官。历任枢密院编修官、右司员外郎。绍兴二十一年(1151)出知兴国军。诗著名,无典故堆砌,自然顺畅。也能词,风格与诗近,清丽婉曲,无刻意雕琢痕迹。著有《太仓稊米集》、《竹坡诗话》、《竹坡词》。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水调歌头 原韵酬梦痕见和即以为赠

[近现代] 刘家传

草劲任风疾,花早怯春寒。
世间多少儿女,咽泪劫灰前。
那更斯人憔悴,忍见群芳芜秽,谁与辨媸妍。
惨淡入帘月,照影更凄然。
逢盛世,发馀热,着鞭先。
栽桃种李,岳云湘水共澄鲜。
好借含商嚼羽。
写尽平生恩怨,绝学赖君传。
我亦掀髯笑,翘首望南天。

广陵先兄阁部墓下作 其一

[清代] 史可程

一抔乾净地,洒血酹孤樽。
雁序沦黄土,荪枝乾白门。
蛇龙缠日月,箕尾正乾坤。
浩气今何许,空嗟五丈原。

吊黄花冈诸死士

[近现代] 钟动

一抔净土好儿郎,夜夜乘潮睨故冈。
入梦精魂仍飒爽,出云华鹤几哀伤。
遥知赤血年年碧,剩有黄花节节香。
若到残更怀国事,杜鹃犹似蜀中王。

幽芳记十六首 其四 柳

[明代] 彭日贞

名自章台重,芳从香土垂。
依稀有神晤,眉际与腰肢。

浣溪沙 题周颖南翁北游集

[近现代] 夏承焘

琼岛清阴日正长。
一樽语笑共端阳。
田田翠叶水风凉。
华夏北游怀故国,星洲南去有侨乡。
何时重见醉千觞。

送邹石生之广州 其二

[清代] 李宗瀛

试说天南郡,迢迢北户开。
昌华非故苑,越秀有高台。
草木嵇含状,江山赵尉才。
龙岩兼虎嶂,锁钥亦雄哉。

送吴光应聘新加城东方哲学研究所

[近现代] 孙家遂

柳绿钱塘春意酣,别君竟夕逞高谈。
抟风万里云程远,日丽狮城吾道南。

乐平道中

[宋代] 权邦彦

稻米流脂姜紫芽,芋魁肥白蔗糖沙。
村村沽酒唤客吃,并舍有溪鱼可叉。
枹鼓不鸣盗贼少,鸡豚里舍语声哗。
赛神还了今年愿,又整明年龙骨车。

陶公归来图诗和黄陶庵

[近现代] 黄锡朋

江山寂寥历穷秋,凤为钦鸠兰为莸。
天予吾骨不可柔,直者耻随曲者侯。
陶公本非石隐俦,自述先德泪欲流。
日薄虞渊抱殷忧,翩然解绶藉督邮。
归来归来恋故丘,羲皇以上恣所游。
尘视轩冕复何求,慨焉伤怀醉便休。
今古陆沉此神州,茫茫百端同一愁。
林深风高暮飕飗,余亦荷刍凰山头。

极相思

[近现代] 陈逸云

无情偏惹情丝。
此意有谁知。
相思两字,娟娟明月,能不传伊。
愁绪却为花絮乱,揾啼痕、又恐人疑。
欲抛愁去,强将泪咽,怎奈情痴。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