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楼月

朝代:唐代 作者:白居易

嘉陵江曲曲江池,明月虽同人别离。
一宵光景潜相忆,两地阴晴远不知。
谁料江边怀我夜,正当池畔望君时。
今朝共语方同悔,不解多情先寄诗。

赏析

这是白居易给元稹的一首赠答诗。元和四年(809)春,元稹以监察御史使东川,不得不离开京都,离别正在京任翰林的挚友白居易。他独自在嘉陵江岸驿楼中,见月圆明亮,波光荡漾,遂浮想联翩,作七律《江楼月》寄乐天,表达深切的思念之情。后来,乐天作《酬和元九东川路诗十二首》,在题下注云:“十二篇皆因新境追忆旧事,不能一一曲叙,但随而和之,唯予与元知之耳。”这首七律《江楼月》是其中第五首。
诗的前半是“追忆旧事”,写离别后彼此深切思念的情景。“嘉陵江曲曲江池,明月虽同人别离。”明月之夜,清辉照人,最能逗引离人幽思:月儿这样圆满,人却相反,一个在嘉陵江岸,一个在曲江池畔;虽是一般明月,却不能聚在一起共同观赏,见月伤别,顷刻间往日欢聚步月的情景浮现眼前,涌上心头。“一宵光景潜相忆,两地阴晴远不知。”以“一宵”言“相忆”时间之长;以“潜”表深思的神态。由于夜不能寐,思绪万千,便从人的悲欢离合又想到月的阴晴圆缺,嘉陵江岸与曲江池畔相距甚远,能否都是“明月”之夜呢?离情别绪说得多么动人。“两地阴晴远不知”在诗的意境创造上堪称别具机杼。第一联里离人虽在两地还可以共赏一轮团?“明月”,而在第二联里却担心着连这点联系也难于存在,从而表现出更朴实真挚的情谊。
诗的后半则是处于“新境”,叙述对“旧事”的看法。“谁料江边怀我夜,正当池畔望君时”,“正当”表现出元白推心置腹的情谊。以“谁料”冠全联,言懊恼之意,进一层表现出体贴入微的感情:若知如此,就该早寄诗抒怀,免得尝望月幽思之苦。“今朝共语方同悔,不解多情先寄诗。”以“今朝”、“方”表示悔寄诗之迟,暗写思念时间之长,“共语”和“同悔”又表示出双方思念的情思是一样的深沉。
这首诗,虽是白居易写给元稹的,却通篇都道双方的思念之情,别具一格。诗在意境创造上有它独特成功之处,主要是情与景的高度融合,看起来全诗句句抒情,实际上景已寓于情中,每一句诗都会在读者脑海中浮现出动人的景色,而且产生联想。当你读了前四句,不禁眼前闪现江楼、圆月,诗人在凝视吟赏的情景,这较之实写景色更丰富、更动人。

白居易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今陕西渭南人。早年热心济世,强调诗歌的政治功能,并力求通俗,所作《新乐府》、《秦中吟》共六十首,确实做到了“唯歌生民病”、“句句必尽规”,与杜甫的“三吏”、“三别”同为著名的诗史。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瑟瑟行》则代表他艺术上的最高成就。中年在官场中受了挫折,“宦途自此心长别,世事从今口不开”,但仍写了许多好诗,为百姓做过许多好事,杭州西湖至今留着纪念他的白堤。晚年寄情山水,也写过一些小词。赠刘禹锡诗云:“古歌旧曲君休听,听取新词《杨柳枝》”,可见他曾自度一些新词。其中《花非花》一首,颇具朦胧之美,后世词人如欧阳修、张先、杨慎,都极为赞赏。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戊午吟 其十五

[明代] 高攀龙

孝是修行无价珍,此身在处即吾亲。
一禽一草非时剪,五辟三千律可论。
仓德饮和供菽水,朝乾夕惕省昏晨。
不分富贵与贫贱,大孝光天是守身。

孤花

[清代] 德亮

一点出尘绿,春情仍自深。
香微怜土薄,开晚少人寻。
雨渍犹堪赏,风吹略不禁。
翛然苔石畔,谁为表孤心。

中秋郊送龙节 其一

[明代] 陈仁锡

使命光生貔虎台,中天玉树尽花开。
满城喧鼓尊王事,五采流霞绣上台。

海中八景 其五 鸣洋雷鼓

[明代] 王天性

底事怒如雷鼓鸣,颠狂横雨此先声。
海滨人得知防避,始信阳侯故有情。

旅中示所知

[宋代] 赵湘

无憀作客时,况逼入关期。
听雨醒如醉,闻蝉坐欲移。
病催新发长,贫有故人知。
应念将行计,出门多路岐。

过谏草堂怀张亨甫年丈

[清代] 谢章铤

生前挥泪吊金台,何处青山骏骨埋。
赍志功名中寿过,病谭利病一尊开。
九州无敌吟诗手,异代相怜抗疏才。
寂寞骚魂依谏草,茫茫今昔总堪哀。

和寄薛大理诗韵 其二

[明代] 李贤(原德

蹉跎岁月仕途中,紫禁秋深色正葱。
防患高情怜范蠡,卧楼豪气惜元龙。
红垂村坞霜前柿,翠合庭阶雨后松。
清夜月明凉似水,寒螀声里思无穷。

题常理斋先生爱吟草 其二

[清代] 王元翊

一点青燐蜀岭幽,忠魂泣月夜啾啾。
行人每向山前过,拂面惊沙恨未休。

谒辛弃疾亭

[近现代] 刘文中

一片丹心求报国,词篇遗韵响天涯。
美芹十论光千古,横剑豪吟天下誇。

金缕曲 见《词综续编》

[清代] 张襄

一片云飞堕。
乍持来、瑶笺烂漫,郇公五朵。
湖海楼头高百尺,也赏绿窗吟课。
惭愧杀、论班说左。
多少英才门下士,更传灯、分与兰闺火。
珠玉似,咳和唾。
愁人今向愁城坐。
悔髫龄、涂鸦几字,外间流播。
冰雪聪明天付与,未免言之太过。
况齿及蛾江血涴。
父榇未归儿远适,问孤孀、母子依谁可。
将伯告,倘予和。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