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秋岁引

朝代:宋代 作者:王安石

别馆寒砧,孤城画角,一派秋声入寥廓。东归燕从海上去,南来雁向沙头落。楚台风,庾楼月,宛如昨。
无奈被些名利缚,无奈被他情担阁,可惜风流总闲却。当初谩留华表语,而今误我秦楼约。梦阑时,酒醒后,思量着。

译文

客馆中传出寒砧声,孤城上号角声悲悲切切,一片秋声入耳。东归的海燕向海上飞去,南来的鸿雁在沙头停落。楚台之风,庾楼之月,令人赏心悦目,却都如就是昨天的情景。人生无可奈何,被名利所束缚;无可奈何,被各种无聊杂事所误。可惜这种风流美景总是闲却,我却在名利场中消耗自己。当初徒自像丁令威那样明白,一个人飞向华表,留下那首诗歌,而今又耽误了秦楼之约。梦尽之时,酒醒之后,我在独自细细地思量着。

注释

①千秋岁引:列入《钦定词谱》,王安石创调。
②砧(zhēn):捣衣石。
③“东归”二句:是说秋季燕子归去,大雁南飞。

赏析

这首词立意高远,显示了一个政治家的眼光和气魄。从词的内容来看,当时王安石在宋神宗九年(公元706年)罢相后退居江宁时所作。作为一个勇于进取的政治家,王安石的诗词多有风云之气,这首词则反映了他消极的一面,从词的情调上看,很可能是他推选新法失败,退居金陵时所作。上片以“登临送目”开头,先总说景色及感受,依次逐项提出,后总赞为“画图难足”。下片言情。换头处三句,是作者见到“楚台风,庾楼月”的风月依旧,人事已非而司出了人生的空虚,大有看破红尘之慨。或谓此词别有寄托,反映出作者对于仕与隐、进与退的矛盾心情。。本词是秋日对景抒怀之作。上片描写秋色秋光,有声有色,如在目前;下片抒人生之深慨,是过来人的悟悟,足以儆人。作者大半生在政治斗争的漩涡中生活,历经坎坷艰危,满含怨愤退隐金陵。结三句用欲进先退之法抒情,更加凄婉。无奈被些名利缚,无奈被他情担阁,可惜风流总闲却。辞意顿折以两个“无奈”强烈表达身途,身不由己的苦衷,揭明词人悲秋原因:“名利缚,”,“情担阁”,即名缰利索缚人心性,世情谷态耽搁人生。这是词人途波折、浮沉的反省与顿司。“可惜”句讲鑫少风流俊雅之韵事,都因身官场名俗情而丢脱不顾,流露了深深婉惜与自悔。这首词意写秋景以抒愁情。写自白为名利世情所束缚担搁,而虚放过多少欢乐,深感后悔,大有退隐追仙之想,实际上是作者政治上失意时的一种厌倦感的表露。但全词情感真挚、悱恻感人;语调凄哀清婉,手法空灵宛曲。

王安石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抚州临川人。宋仁宗庆历二年(1042)中进士后,曾任过地方官。神宗时为宰相,创新法以改革弊政,遭到大官僚大地主的反对。后辞官退居南京。他是北宋时期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文学成就颇高,影响甚巨。其诗长于说理,精于修辞,内容亦能反映社会现实。词虽不多,却风格高峻豪放,感慨深沉别具一格。有《临川集》。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不寐

[清代] 张令仪

天将降阴雨,病骨必先痛。
转辗不能寐,常至霜钟动。
老觉近年增,愁自三生种。
万虑积此时,疾苦非所重。
逝者日以久,忧来谁与共。
一岁又将除,五穷复难送。
翻羡长眠人,不醒钧天梦。

梅花

[清代] 宋之绳

一年蜡屐几回看,等到花开惜到残。
漠漠冻云连近远,荒荒野月照清寒。
于人疏落如无意,写尔高空正自难。
记得遥山旧茅屋,破扉朽几一枝安。

西山田家产一卫田主夺归不适于乘有邻之旁邑姑借乘须臾往还五百里秘不言主鬻诸屠邻闻同往赎刃矣始言卫状感赋

[清代] 王苹

有卫骎骎技千里,羁绁不受高双耳。
识其技者欲得之,千里之技死于是。
呜呼无用全天年,士信知己诎知己。
浩荡九衢十丈埃,庞然黑白行且止。

菩萨蛮 其一 春昼

[清代] 左锡嘉

濛濛漠漠梨花雨。
喃喃紫燕春风语。
眉黛锁春山。
别来妆镜开。
翠螺铜雀研。
金缕鸳鸯钏。
点笔写花枝。
轻红泛荇丝。

韩孟郁归自京师过访夜坐

[明代] 区怀瑞

十年京国梦,今夕话长安。
霸气燕台古,悲歌易水寒。
貂裘还更敝,龙剑合非难。
莫陨忧时泪,群贤未挂冠。

西城道中

[金朝] 周昂

草路幽香不动尘,细蝉初向叶间闻。
溟濛小雨来无际,云与青山淡不分。

汴城晚望

[清代] 费锡璜

落木萧萧汴水清,云沙何处雁飞声。
河蟠雍豫千支合,地拓中原万里平。
累代废兴难屈指,百年禾黍独关情。
《梦华》空有遗民记,不是宣和旧帝京。

浮邱社怀赵太史

[明代] 黄鏊

仙客青牛早度关,回车即入侍天颜。
登龙尚忆闻三昧,窥豹空惭见一斑。
云锁傅岩看雨作,春留葛井有丹还。
江湖万里频翘首,山斗应从梦里攀。

次韵李公度

[金朝] 刘从益

瓶有储粮鬓有丝,蹉跎岁晚坐书痴。
辋川画隐王摩诘,锦里诗穷杜拾遗。
应举尚陪新进士,主文半是旧相知。
春闱看决鱼龙阵,未必尖锥胜钝锥。

游宜山北岭 其一

[明代] 叶祯

一度登临一惘然,古祠荒树暗蛮烟。
欲将手挽银河水,静洗炎方看碧天。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