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诗(十二首之第一首)

朝代:魏晋 作者:陶渊明

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
分散逐风转,此已非常身。
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
得欢当作乐,斗酒聚比邻。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译文

人生在世就像路上的尘土,原本就像飘泊风尘,没有根蒂。生命随风飘转,此身历尽了艰难,已经不是原来的样子了。世间人人都应当视同兄弟,何必非要亲生的同胞弟兄才能相亲呢?遇到高兴的事就应当即使行乐,有酒就要邀请邻里朋友一起共饮。人生就如同时光一样,只要过去了,就不会重新再来,因此,要趁着年富力强,勉励自己,多做些应该做的事。

注释

①陌:东西的路,这里泛指路。这两句是说人生在世没有根蒂,飘泊如路上的尘土。
②逐:追,随着。
③此已非常身:此,指此身。非常身,不是经久不变的身,即不再是盛年壮年之身。这句和上句是说生命随风飘转,此身历尽了艰难,已经不是原来的样子了。
④落地:刚生下来。这句和下句是说,何必亲生的同胞弟兄才能相亲呢?意思是世人都应当视同兄弟。
⑤斗酒聚比邻:斗,饮酒的器具。比邻,近邻。这句和上句是说遇到高兴的事就应当作乐,有酒就要邀请近邻共饮。
⑥盛年:壮年。
⑦及时:趁盛年之时。这句和下句是说应当趁年富力强之时勉励自己,光阴流逝,并不等待人。
⑧再:第二次。

赏析

陶渊明《杂诗》共有十二首,此为第一首。本诗作于晋安帝义熙十年(414),时陶渊明五十岁,距其辞官归田已有八年。
坎坷的经历造就了陶渊明对待世俗和人生与众不同的态度,因此,这首诗起笔就以人生命运之不可把握发出慨叹:“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分散逐风转,此已非常身。”读来使人感到伤感,令人心痛。然而,诗人陶渊明又不同于那些寻常之人,屈服于世事,而是执著地在生活中追求温暖的朋友之爱,崇尚快乐,劝解人们“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得欢当作乐,斗酒聚比邻”。尤其令后人感叹不已的是是人在作品的结束之时,以经久不衰致名句“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警醒世人:时不我待,人当少时及时勉励自己,着实使人为之感奋。
全诗如朋友触膝长谈,朴实无华,丰富的人生哲理却深深地蕴含于其中,催人奋发,令人省思。

陶渊明
陶渊明(365-427)晋宋时期诗人、辞赋家、散文家。字元亮。又名潜。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出生于没落的仕宦家庭。曾祖陶侃,东晋开国元勋,官至大司马,封长沙郡公。祖父作过太守,父亲早死。他的青少年时代,生活贫困,但受过良好的家庭教育,博览群书。29岁起,出仕,起家为江州祭酒,后赋闲;继而为荆州刺史桓玄属吏,后因母丧辞职归家,在家乡浔阳开始躬耕。后入刘裕幕下任镇军参军,继而转任江州刺史刘敬宣的参军,再任彭泽令80余日,辞官回家。42岁起,归田躬耕,直至贫病交加而下世。他的文学创作丰硕,今存诗歌125首,文12篇,影响巨大,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他的今存诗作包括四言诗9首,五言诗116首。前者一般,后者包括咏怀诗和田园诗两类。咏怀诗内容丰富:有中年游宦在外的行旅诗,表达宦海奔波者对家园的想念,透露出时代的污浊与动荡;有晚年归田后的抒情言志诗,如《杂诗》、《饮酒》、《咏贫士》、《拟古》、《读山海经》、《挽歌诗》等,或者表达了诗人坚持躬耕道路,傲视豪门世族,拒绝统治者的征召,淡然忘世的态度,或者表达诗人身在乡村关注政治,感慨人生而“猛志常在”的心情。田园诗包括中年所作《怀古田舍》、《劝农》以及晚年所作《归田园居》、《桃花源诗并记》等,诗中描写了乡村风光与田园劳动生活,并在此基础上表达了他的社会理想。《归田园居》50首是其中代表作,写出了“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的田园景致与诗人的欣喜心情;写出了与农民“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的交往中的纯真与“带月荷锄归”的劳动诗意。《桃花源诗并记》中描写的桃花源故事,既有战乱年代人们聚众入山避难的历史现实背景,也同魏晋以来阮籍、嵇康等人继承老庄小国寡民观点而倡导无君论思想影响分不开,同时也包含了他对田园生活的体验,所以成为千古流传的佳作。他的田园诗虽然流露了封建士大夫的闲适情调,但掩盖不了其中对农家的感情和自己劳动生活的感受。他的现存文包括辞赋3篇,韵文5篇,散文4篇。其中的《感士不遇赋》虽是自悲有志莫骋、怀才不遇,却也表达了寒门庶族文士备受压抑的愤激声。《归去来兮辞》更是他同封建官场诀绝的宣言,是至今被传诵的不朽之作。散文《五柳先生传》和《桃花源记》都有很大的影响。陶渊明的诗文,艺术成就自唐代以来,备受推崇,在唐代山水田园诗人中有着十分重大的影响。他的诗文,在他死后100多年,才由萧统搜集编定,称《陶渊明集》,今已不存。今存最早版本为南宋元初本。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送周太史奉使秦藩二首 其一

[明代] 董其昌

金銮辞殿直,玉节指秦城。
更以探奇兴,因之拥傅行。
上林卢橘熟,太华岳莲睛。
处处登临咏,皆翻郢雪声。

四怀诗 其一 怀于鳞

[明代] 吴国伦

渭水秦关天上回,使君持节驭风雷。
不妨万里无书寄,紫气常从西极来。

兴济八月望

[明代] 王思任

清汉伤心碧,寒光泼眼明。
海应添万里,天亦爱中秋。
瓜饼皆知俗,关山自有愁。
安能还客夜,尽挂各家楼。

答宋中丞牧仲

[清代] 笪重光

忆昔宦游日,匡庐愧使车。
归来三十载,未致一行书。
清兴因贫减,颠名为病除。
多公持节钺,犹及访闲居。

七十二过涧

[清代] 曹龙树

二七之数原属火,此七十二水不乾。
一日涉水七十二,过水更比过火难。
五月廿日我到此,卓午方开翟家市。
象促征夫趁前程,亭长攀辕曰止止。
此去七十二涧河,桃岭雪山风雨多。
山雨每于午后酿,新涨一来人葬波。
前年豫省兵饷到,使君不听良言告。
严催车马向前行,自揽花骢作先导。
岂知霎时两满山,山涛四面来更暴。
人骑行李没处寻,半剩饷车在泥淖。
与君同是解饷人,其余不必为君道。
君请权停半日骖,行止明晨仆来报。
闻言我且宿邸家,次晓红旭弄川华。
万里无云天正好,急命仆夫起群车。
果然盘山夹一涧,一涧屈曲走惊蛇。
断岸千尺攀不上,旁涧四出乱如麻。
何年吴璘开地网,到此真同井底蛙。
桥彴舟楫两难施,涉者褰裳等跳虾。
车声邻邻轮齧石,马行蹙蹙踬语沙。
虎豹虬龙各千状,鸟不成鸟花不花。
前到会宁五十里,邑宰遣人特道喜。
我自过来觉平常,不料逾时飞白雨。
若使此时涧中行,随波逐浪可知矣。
想见大雨时行时,行人多似尾生死。
我闻秦始皇,鞭石有奇方,何不驱此陵谷作平场。
又闻西蜀王,五丁开径荒,何不凿此山腰走康庄。
我欲运南山之石,炼汾水之钢,选邓林之乔木,采渭川之修篁,访名匠于鲁宋,在此百丈崖上,造成七十二座跨水梁。

稚存蒙特赦归寄示塞外诗册奉答

[清代] 曾燠

圣主求言量独宏,谤书宣示举朝惊。
竟将忠爱怜苏轼,不许公卿害贾生。
绝塞乌头三月白,归装驼背一编轻。
旁观犹感君恩厚,何况亲为雪窖行。

上元后三日同金茂园胡蔚岩汪总中买舟过冯子皋森竹园

[清代] 张维屏

春在山颠又水涯,一枝柔橹划涟漪。
暖风吹我意常醉,村路引人行不疲。
鸡犬声从深树认,田园味让老农知。
菜花香处柴门掩,写出储王画里诗。

盘山纪游

[清代] 魏源

北龙到海尽,郁钟泉石秀。
巀然大黑云,横枕蓟门右。
矫首忽西上,欲与太行斗。
青苍无坼虩,谁识中藏奥。
全变边塞莽,自成苍玉宙。
阳崖百卉尊,阴谷千冰溜。
松云栋牖出,韶頀阶除奏。
我来雨后山,黛洗烟岚透。
干霄千石奋,喷雪万泉吼。
雄哉造化藏,远笑骊山陋。

贼平后喜少皋胞弟归来

[清代] 彭玉麟

雁序分飞二十年,中间踪迹两茫然。
池塘春草添新梦,伯仲埙篪续旧缘。
秦岭路因烽火隔,秣陵月为弟兄圆。
鹡鸰往事伤回首,话到酸辛泪自涟。

龙潭阻风怀彭雪琴方伯

[清代] 李鸿章

秋风纵酒浔阳郭,夜月联吟赤壁舟。
往事隔年如昨日,故人击楫又中流。
万篙烟雨楼船静,六代江山画角愁。
不见玄龙湖海气,卧闻凉吹撼汀洲。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