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农 其三

朝代:魏晋 作者:陶渊明

熙熙令德,猗猗原陆。
卉木繁荣,和风清穆。
纷纷士女,趋时竞逐。
桑妇宵兴,农夫野宿。

译文

悠悠遥远上古时,当初人类之先民。
逍遥自在衣食足,襟怀朴素含性真。
狡诈奸巧一旦生,衣食乏匮成艰辛。
谁能供给使充裕?全靠贤达之哲人。

陶渊明
陶渊明(365-427)晋宋时期诗人、辞赋家、散文家。字元亮。又名潜。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出生于没落的仕宦家庭。曾祖陶侃,东晋开国元勋,官至大司马,封长沙郡公。祖父作过太守,父亲早死。他的青少年时代,生活贫困,但受过良好的家庭教育,博览群书。29岁起,出仕,起家为江州祭酒,后赋闲;继而为荆州刺史桓玄属吏,后因母丧辞职归家,在家乡浔阳开始躬耕。后入刘裕幕下任镇军参军,继而转任江州刺史刘敬宣的参军,再任彭泽令80余日,辞官回家。42岁起,归田躬耕,直至贫病交加而下世。他的文学创作丰硕,今存诗歌125首,文12篇,影响巨大,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他的今存诗作包括四言诗9首,五言诗116首。前者一般,后者包括咏怀诗和田园诗两类。咏怀诗内容丰富:有中年游宦在外的行旅诗,表达宦海奔波者对家园的想念,透露出时代的污浊与动荡;有晚年归田后的抒情言志诗,如《杂诗》、《饮酒》、《咏贫士》、《拟古》、《读山海经》、《挽歌诗》等,或者表达了诗人坚持躬耕道路,傲视豪门世族,拒绝统治者的征召,淡然忘世的态度,或者表达诗人身在乡村关注政治,感慨人生而“猛志常在”的心情。田园诗包括中年所作《怀古田舍》、《劝农》以及晚年所作《归田园居》、《桃花源诗并记》等,诗中描写了乡村风光与田园劳动生活,并在此基础上表达了他的社会理想。《归田园居》50首是其中代表作,写出了“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的田园景致与诗人的欣喜心情;写出了与农民“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的交往中的纯真与“带月荷锄归”的劳动诗意。《桃花源诗并记》中描写的桃花源故事,既有战乱年代人们聚众入山避难的历史现实背景,也同魏晋以来阮籍、嵇康等人继承老庄小国寡民观点而倡导无君论思想影响分不开,同时也包含了他对田园生活的体验,所以成为千古流传的佳作。他的田园诗虽然流露了封建士大夫的闲适情调,但掩盖不了其中对农家的感情和自己劳动生活的感受。他的现存文包括辞赋3篇,韵文5篇,散文4篇。其中的《感士不遇赋》虽是自悲有志莫骋、怀才不遇,却也表达了寒门庶族文士备受压抑的愤激声。《归去来兮辞》更是他同封建官场诀绝的宣言,是至今被传诵的不朽之作。散文《五柳先生传》和《桃花源记》都有很大的影响。陶渊明的诗文,艺术成就自唐代以来,备受推崇,在唐代山水田园诗人中有着十分重大的影响。他的诗文,在他死后100多年,才由萧统搜集编定,称《陶渊明集》,今已不存。今存最早版本为南宋元初本。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赠南丰胡国华

[宋代] 曾丰

军山未信旴水屈,清淑之气相盘郁。
天地有时不关防,古今何代无人物。
道德大成文小成,君小成者成者精。
逢人问我江西派,从此南丰不是曾。

[宋代] 曾会

松间忽被青童指,金箓犀仙第二人。

金精山

[宋代] 曾兴宗

投老筼筜幸卜邻,蜗蝇更不累闲身。
烟霞已作仙凡隔,洞户蟠桃不计春。

题平谷山庄图

[清代] 曾国藩

十年京国蹋朝鼓,九陌黄尘塞肝腑。
已分喧嚣侪市估,忽梦归去钓湘烟。
洞庭八月水如天,沙鸥与我抵足眠。
醒来依旧马嘶枥,车声隆隆震墙壁。
始知樊笼困羽翼,开图对此好溪山。
万重云水一僧间,清辉照我尘里颜。
何日飘然靸芒屦,往寻盘山松下路,买邻来傍羊求住。

挽知临安府兼浙西制置使曾公 其一

[宋代] 曾子良

德祐思良弼,江西出大臣。
报忠昭汉议,靖献有殷仁。
皦日五朝老,清风百世人。
几时归衮绣,秋草卧麒麟。

三品石

[宋代] 曾极

一士真能重本朝,中原劲敌是天骄。
无情石却登三品,不念忠贤屈下僚。

频婆果

[明代] 曾棨

异果曾因释老知,喜看嘉实出京师。
芳腴绝胜仙林杏,甘脆全过大谷梨。
炎帝遗书惭未录,长卿多病独相宜。
由来南土无人识,那得灵根此处移。

赤壁

[宋代] 曾用孙

白浪高于屋,风回熨帖平。
周郎呼不醒,久立听江声。

西湖夜景

[宋代] 曾由基

閒窗放入四山青,古篆无烟气自清。
风不鸣条花著露,一湖春月万蛙声。

题义门胡氏华林书院

[宋代] 曾致尧

华林书院集群英,讲诵兴来里巷荣。
宾友尽为文苑客,子孙多是帝门生。
九理下诏亲旌义,四相留诗自著名。
致使举家在霄汉,更将忠孝答皇朝。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