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城道中二首

朝代:宋代 作者:苏轼

东风知我欲山行,吹断檐间积雨声。
岭上晴云披絮帽,树头初日挂铜钲。
野桃含笑竹篱短,溪柳自摇沙水清。
西崦人家应最乐,煮芹烧笋饷春耕。
身世悠悠我此行,溪边委辔听溪声。
散材畏见搜林斧,疲马思闻卷旆钲。
细雨足时茶户喜,乱山深处长官清。
人间岐路知多少,试向桑田问耦耕。

译文

东风像是知道我要到山里行,吹断了檐间连日不断的积雨声。
岭上浮着的晴云似披着丝棉帽,树头升起的初日象挂着铜钲。
矮矮竹篱旁野桃花点头含笑,清清的沙溪边柳条轻舞多情。
生活在西山一带的人家应最乐,煮葵烧笋吃了好闹春耕。

苏轼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父苏洵,弟苏辙都是著名的散文家。他是宋仁宗嘉佑二年(1057年)的进士,官至翰林学士、知制诰、礼部尚书。曾上书力言王安石新法之弊后因作诗刺新法下御史狱,遭贬。卒后追谥文忠。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文学巨匠,唐宋八大家之一。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有《东坡全集》、《东坡乐府》。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过钓台

[元代] 鲜于枢

霜发孤舟客,风帆七里滩。
渔家江树晚,雁影水云寒。
乡近人情好,年丰老虑宽。
归舟真误矣,何事著儒冠。

水调歌头 代送路同知罢归

[元代] 吴存

兵卫森画戟,皂盖映朱轓。
平分一郡风月,家世旧衣冠。
数日春风着物,一夜秋霜满野,六月宛陵寒。
只有双溪水,照见寸心丹。
公好似,片云起,敬亭山。
悠悠漾漾,等闲飞去又飞还。
笑问无心出岫,何似从龙天上,为雨遍人寰。
输与敬亭老,趺坐静中看。

水龙吟 和郑彦章韵

[元代] 王沂

画檐疏雨才收,酒醒凝掩篷窗卧。
薰炉火冷,余香犹在,拥衾清坐。
点鬓霜明,窥人月小,短擎花堕。
想吴山越水,楼台缥缈,应曾有,飞鸿过。
寂寞文园病后,旧心情、苦无些个。
多君调我,幽兰新句,纹笺玉唾。
花落元都,鹤归华表,梦谁擎破。
待莼鲈江上,高歌小梅,扣舷相和。

閒居纪事二首 其一

[元代] 蒲道源

客从长安回,叙阔访邻里。
貌悴于去时,因而问所以。
客悲向我言,此行幸脱死。
长安遭饥荒,食尽到糠秕。
升合贵不赀,珠金何足恃。
凌晨出求籴,于于如栉比。
暮归持空囊,菜色皆相似。
老弱困且羸,行随墙壁倚。
村墟向昏黑,剽掠群凶起。
咸云田中麦,苗枯无雨水。
今年如弗收,炊爨当易子。
予闻重叹嗟,祸及乃至此。
八政食为先,周书本微旨。
天下苟有饥,稷思若由己。
梁惠战国时,民粟知移徙。
一夫不获所,古人心愧耻。
如何填沟壑,遽忍立而视。
此邦粗偷生,唇亡寒及齿。
嗷嗷食口众,身不亲耒耜。
今朝听此言,徒增惊悸耳。

郊居寓目随事辄题四首 其四

[元代] 袁易

决决堰根水,跳珠终日鸣。
班荆坐忘返,中有激湍声。

题安成李氏秀野亭

[元代] 刘诜

人生役志是虚名,富贵谁言胜隐沦。
数世衣冠前辈意,百年亭榭太平人。
美花修竹随时胜,白水青山绕屋春。
今世恨无摩诘画,不妨诗笔发清新。

题陈渭叟紫云编

[元代] 叶森

一度诗来一见君,只应芳杜袭兰薰。
有时写到游仙句,绕笔秋香生紫云。

石州慢 寄题龙首峰

[元代] 安熙

虎踞龙蟠,朝楚暮秦,世路艰蹇。
夕阳淡淡馀晖,阊阖九重天远。
千秋万古,先天消长图深,何人解识兴亡本。
夜鹤渺翩翩,尽平林鸦满。
萧散。
不须黄鹤遗书,不用洪崖相挽。
苍狗浮云,平日惯开青眼。
拟将书剑,西山采蕨食薇,自应不属春风管。
只恐汝山灵,怪先生来晚。

桶底图

[元代] 杨载

巨鳌奋其首,戴山出海中。
神人择所处,共构金银宫。
凭高开户牖,屈曲互相通。
女仙七十二,颜色如花红。
一一执乐器,奏曲殊未终。
世传《桃源图》,其徵彭泽翁。
此本出异士,雕刻尤精工。
天地极广大,为地当不同。
我愿学仙道,积久乃有功。
鍊形去滓秽,五色浮虚空。
一朝乘风去,浩然入无穷。

所性侄家藏东坡看竹图

[元代] 欧阳玄

银烛高烧照艳妆,繁华过眼已相忘。
敲门自爱看修竹,未必殷勤为海棠。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