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神子/江城子

朝代:宋代 作者:苏轼

陶渊明以正月五日游斜川,临流班坐,顾瞻南阜,爱曾城之独秀,乃作斜川诗,至今使人想见其处。元丰壬戌之春,余躬耕于东坡,筑雪堂居之,南挹四望亭之后丘,西控北山之微泉,慨然而叹,此亦斜川之游也。乃作长短句,以《江城子》歌之。
梦中了了醉中醒。只渊明,是前生。走遍人间,依旧却躬耕。昨夜东坡春雨足,乌鹊喜,报新晴。
雪堂西畔暗泉鸣。北山倾,小溪横。南望亭丘,孤秀耸曾城。都是斜川当日景,吾老矣,寄馀龄。

译文

在世俗沉沉的醉梦里了悟人生真谛的清醒者,算起来也只有陶渊明,是我的跨越时空的知音。尝尽世态炎凉,宦海浮沉,回归田园依旧躬身耕耘。欣逢昨夜春雨如甘霖,把我的东坡田园滋润,更有喜鹊报喜来,晴暖气象新。
最爱听雪堂西畔一道幽泉的潺潺;最爱看北山倾斜的身姿,还有小溪横流在山前;南望亭台丘壑,错落有致,四望亭的后丘耸立高山巅;这山水田园一一是渊明境界,真真是当年斜川再现。叹一声吾老矣,就此寄余年。

赏析

这首词作于苏轼贬谪黄州期间。他以自己“躬耕于东坡,筑雪堂居之”自比于晋代诗人陶渊明斜川之游,融说理、写景和言志于一炉,词中表达了对渊明的深深仰慕之意,抒发了随遇而安、乐而忘忧的旷达襟怀。作品平淡中见豪放,充满恬静闲适而又粗犷的田园趣味。
首句“梦中了了醉中醒”,一反常理,说只有醉中才清醒,梦中才了然,表达了愤世嫉俗的情怀。此句表明,苏轼能理解渊明饮酒的心情,深知他梦中或醉中实际上都是清醒的,这是他们的共同之处。“只渊明,是前生。走遍人间,依旧却躬耕”,充满了辛酸的情感,这种情况又与渊明偶合,两人的命运何其相似。渊明因不满现实政治而归田,苏轼却是以罪人的身份贬所躬耕,这又是两人的不同之处。苏轼带着沉痛辛酸的心情,暗示躬耕东坡是受政治迫害所致。
“昨夜东坡春雨足,乌鹊喜,报新晴”,于一番议论后融情入景,通过对春雨过后乌鹊报晴这一富有生机的情景的描写,隐隐表达出词人欢欣、怡悦的心情和对大自然的热爱。
过片后四句以写景为主,极富立体感。这几句中,鸣泉、小溪、山亭、远峰,日与耳目相接,表现出田园生活恬静清幽的境界,给人以超世遗物之感。作者接着以“都是斜川当日景”作一小结,是因心慕渊明,向往其斜川当日之游,遂觉所见亦斜川当日之景,同时又引申出更深沉的感慨。陶渊明四十一岁弃官归田,后来未再出仕,五十岁时作斜川之游。苏轼这时已经四十七岁,躬耕东坡,一切都好像渊明当日的境况,是否也会象渊明一样就此以了余生呢?那时政治黑暗,苏轼东山再起的希望很小,因而产生迟暮之感,有于此终焉之意。结句“吾老矣,寄馀龄”的沉重悲叹,说明苏轼不是自我麻木,盲目乐观,而是对余生存深深的忧虑,是“梦中了了”者。
这首词的结构颇具匠心。首句突兀而起,议论中饱含感情。其后写景,环环相扣,层次分明,紧扣首句的议论,景中寓情,情中见理。结拍与首句议论及过片后的写景相呼应,总括全词,以东坡雪堂今日春景似渊明当日斜川之景,引出对斜川当日之游的向往和逆境中淡泊自守、怡然自足的心境。“都是斜川当日景”,这看似平淡的词句,是作者面对远去的历史背影所吐露的心声。

苏轼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父苏洵,弟苏辙都是著名的散文家。他是宋仁宗嘉佑二年(1057年)的进士,官至翰林学士、知制诰、礼部尚书。曾上书力言王安石新法之弊后因作诗刺新法下御史狱,遭贬。卒后追谥文忠。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文学巨匠,唐宋八大家之一。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有《东坡全集》、《东坡乐府》。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宴坐有得

[清代] 释敬安

兰若凝禅寂,柴门镇日关。
定中惟见水,身外忽忘山。
神理虽自悟,太虚宁可颜。
了然清净义,不在语言间。

郑所南画兰卷樊山所藏元明题者三十余人末有张文襄题诗樊山自题七言长篇一绝句八皆丁未都中作也

[清代] 沈曾植

硾光闇脱由拳纸,小字凋残丁子尾。
尖豪破墨不破水,元是孤臣泪铅泚。
昔为王者九畹香,今扫僧残一锥矣。
图中两花间九叶,左方长短参差七。
六陵云黯一星移,白雁声催北风急。
右方二叶短复短,心在零丁海洋畔。
可知正统远仍存,块肉犹延丙丁算。
国香零落天之涯,国殇毅魄怀王知。
南翁傥有南公语,本穴嗟当木坏时。
呕血总为天水碧,啼魂常抱冻青枝。
当门翻恨无摧折,祭鬼何妨入炼持。
遗事郑陈韩各写,精爽何分在朝墅。
刳心史已瘗承天,代舞灵应依亳社。
沧桑几度红羊换,长卷珍留清閟玩。
题诗原是太平年,黄閤紫枢眉寿愿。
十年我辈草间存,一老不遗箕尾远。
酒阑坐客重披看,若有人兮泪如霰。
呜呼舜禹之事盗蹠章,昔为狄灭今梁亡。
西州华屋渺龙荒,马策余泪秋淋浪。
我无桥亭之砚端筴知阴阳,亦无西台竹如意。
朱鸟有噣空彷徨,《春秋》不作《骚》不光。
萧艾变化兰无芳,提笔掷笔歌慨慷。
人间谁要埋忧地,一往牢愁天上寄。

天仙子

[清代] 陈衍

喔喔荒鸡浮客听。
不许愁人眠不醒。
此时遥想绮窗前,临晓镜。
伤流景。
往事停妆重忆省。
坐尽栏干天未暝。
衰柳斜阳双瘦影。
夕阳收去影还单,立不定。
行又静。
落叶萧萧堆满径。

分题送友得忠孝庙

[明代] 贝琼

丈夫死殉国,于道讵非宜。
烈烈卞侍中,忍顾王室危。
枭獍敢为逆,我师焉可支。
跃马婴其锋,以肉充虎饥。
苦战既不旋,有子亦从之。
精忠贯日月,未惭马革尸。
至今石头下,尚使行人悲。
郁郁冶城山,秋风吹古祠。
送客远相过,慷慨伤我怀。
当时诸老臣,清谈竟何为。
酌酒酹英魂,忠孝以为规。

和答钱宫声见怀

[清代] 许虬

吴阊惜别雁书稀,春树春江雨色微。
游子谁怜亲渐老,无家止有国堪依。
青萍啸夜中原在,白日流空两鬓非。
还忆长安同跃马,极边樵悴揽征衣。

游风穴简陆云士

[清代] 吴雯

汝州风穴寺,城西白云里。
出郭芳草深,得此林壑美。
柏子周四山,桐花通一水。
香阁接幽岩,僧饭资禅喜。
石潭见空性,澄澈何终始。
潭上新笋生,潭下旧兰紫。
溪风吹午钟,脱然谢糠秕。
相逢采山人,念尔宦游子。

南湖晦夜寄怀散原先生 其一

[清代] 陈曾寿

湿萤乱开阖,山影霾半湖。
噞喁閒格磔,杂沓喧荷蒲。
宵沉潜蛰作,万窍争号呼。
长飙忽飘捲,飒若幽灵趋。
大千入星光,贞明忽巳无。
一息拟终古,遥夜何时徂。
握云天一角,下有青溪庐。
脱袜此偃息,谛吟定何如。

方诸曲

[南北朝] 谢燮

望仙室。
仰云光。
绳河里。
扇月傍。
井公能六著。
玉女善投壶。
琼醴和金液。
还将天地俱。

句 其十四

[宋代] 钱昭度

荞麦花残小雪飞。

元夕书怀

[宋代] 何应龙

去岁有灯仍有月,今年无月亦无灯。
谁知此夕吟怀里,看尽寒梅一涧冰。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