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

朝代:宋代 作者:陈与义

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长沟流月去无声,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闲登小阁看新晴,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

译文

回忆往昔,曾在午桥桥上豪饮,坐中多是杰出的英雄。月光随着长沟的水波静静东。在杏花的疏影里,我们吹笛东玩乐直到天明。二十多年的日子,竟如同一场梦,我虽然还活在世上,但一想到当年的那场乱世场面便后怕。如今我闲着无事登上小楼,看那雨后新出的美景,感叹古今多少兴衰往事,只能交付给那些渔翁,渔人只是三更平静唱说。

注释

①午桥:桥名,在洛阳县南十里外。
②长沟:此句即杜甫《旅夜书怀》“月育大江流”之意,谓时间如流水般逝去。
③渔唱:打渔人的歌儿。这里作者叹惜前朝兴废的历史。
④三更:古代漏记时,自黄昏至指晓分为五刻,即五更,三更正是午夜。

赏析

这首词写作者追忆当年的游赏聚会,因此方沦陷,无法归去,他想到故乡洛阳,不禁无阴感慨。词中以淡语写哀伤,显得格外含蓄深沉。午桥是中唐名相裴度的别墅,裴度又是维护朝廷集权,反对藩镇割据,坚决主张武力镇压淮西吴元济叛乱并取得成功的人物,属中兴名臣。上片开头写在午桥豪饮,尽是英杰,表现出当年是位血气方刚,立志报国的志士。“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是传诵之名句,情境俱现,风格俊朗。上片是关于“洛中旧游”的回顾。下片是感慨抒怀。过片一句推进到当今,“如一梦”、“堪惊”等言,往事如烟,二十年风雨颠沛,交游零落,国事沧桑,尽括其中。末尾将古今兴亡,收拢到三更渔唱,空灵凄忱,余韵不尽。尾二句化用张升《离亭燕》词:“多少六朝兴废事,尽入渔樵闲话”之意。“三更”只是为了押韵,不必拘滞。尾二句宕开,故作旷达语,尤觉叹惋之意袅袅不绝。全词在豪放中见深婉,情真意切,空灵超旷。胡仔评曰:“清婉奇丽,简斋惟此词为最优”(《苕溪渔隐丛话》)。全词在豪放中见深婉,情真意切,空灵超旷。

陈与义(1090-1138)字去非,号简斋,洛阳(今属河南)人。徽宗政和三年(1113)登上舍甲科。授开德府教授,累迁太学博士。南渡后,召为兵部员外郎、翰林学士、知制诰,官至参知政事。以诗著名,原属江西诗派。宋室南渡后,诗风有了明显转变,由描写个人生活情趣转而抒发爱国思想,由清新明净趋向沉郁悲壮。亦工词,其词意境与诗相近,有清婉奇丽的特点,而豪放处又接近苏轼。有《简斋集》、《无住词》。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登报国寺阁 其四

[明代] 严嵩

南去北来何日了,劳劳千古更魂消。
才过报国松间寺,又度卢沟月下桥。

十六日晚归见白楼

[明代] 丰坊

褦襶经过少,支离宇宙空。
归眠北窗下,消受满楼风。
浴罢移冰簟,吟成对草虫。
早知身是幻,宁复问穷通。

题薛教授靖轩

[宋代] 丰有俊

小船行行过靖轩,衾紬帷楮兴悠然。
如何打叠江湖志,甘守陈编隐几眠。

菘圃

[宋代] 丰翔

林塘草树接江干,一日三回涉圃看。
柴户反关生事了,晚菘种尽雨漫漫。

临安谣

[宋代] 临安人

满头青,都是假。
这回来,不作耍。

秋风歌三章 其三

[明代] 乌斯道

秋风秋风吹我身,我身何处沧江滨。
感怀日日潜悲辛,至今只作寻常人。
人生得意在青春,青春一过徒劳神。
嗟哉尺蠖何时伸,不如一棹归娱亲。
秋风秋风慎勿吹,我诗入人之耳令人悲。

访白陂陈处士 其二

[宋代] 乐史

清风不见面,白汗如波流。
走来君洞里,云树冷飕飕。
更泻葡萄绿,千杯沃倒愁。
魂疑更回首,残热又为雠。

登岳

[明代] 乔宇

百灵朝拱处,空籁听琅璈。
地据中原胜,天临下界高。
云山双老眼,天地一秋毫。
欲访蓬瀛去,何从借六鳌。

春日田园杂兴

[宋代] 九山人

轩裳一梦断尘寰,桑柘阴阴静掩关。
种秫已非彭泽县,采薇何必首阳山。
因怜社鼓刚催老,转觉儒冠不负閒。
君看浣花台上燕,芹泥虽好亦知还。

伾麓山房十咏为朱槐石令君赋 其二 一乐堂

[明代] 于慎行

一乐堂悬百丈峰,郎君仙桂大夫松。
春萝翠滴宫袍色,若个瑶台十二重。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