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

朝代:近现代 作者:毛泽东

万木霜天红烂漫,天兵怒气冲霄汉。雾满龙冈千嶂暗,齐声唤,前头捉住了张辉瓒。
二十万军重入赣,风烟滚滚来天半。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不周山下红旗乱。

译文

万千枫林被霜打过焕发鲜亮的红色,红军战士一腔怒火直冲云天。大雾笼罩龙冈深暗的连绵群峰,我军齐声高呼,前线杀敌并活捉了张辉瓒。
二十万敌兵又来侵犯,狼烟四起遮掩了天边半。我将唤醒千百万的工农大众,同心协力齐努力,那时不周山下红旗遍插迎风招展。

注释

①烂漫:色彩鲜丽。
②霄汉:高空。
③龙冈:地名,在江西永丰县。
④千嶂:许多高山。
⑤张辉瓒:国民党第十八师师长,兼任江西剿匪总指挥,俘虏后被红军斩首,其头装在木笼内扔入赣江。
⑥天半:半空。
⑦不周山:传说中的山名。

赏析

此诗作于1931年早春,其时正值冬春交替之节令。毛泽东所领导的中央革命根据地呈现出一派万千林木被霜染红,烂漫盛开之景。虽有寒意却处处给人有温暖如春之感,诗人笔下根据地的冬天生机盎然,就在这勃勃向上的画面中,冬日正义的肃杀之气正严阵以待。因为就在此时,在1930年的岁尾,蒋介石调集约十万大军以伪江西省主席、国民党第九路军总指挥鲁涤平为总司令官,第18师师长张辉瓒为前线总指挥向我们美好的圣地——中央革命根据地,发动第一次大“围剿”。此诗前二行正艺术地集中再现了当时的处境以及士气高昂之情。
红军战士不仅仅是一腔怒火冲云端,而且为保卫家园在伟大舵手的亲自指挥下沉着迎战。在诗中第三、第四、第五句中生动凝炼地再现了战斗场面,虽未正面详细描写激战情况,但诗人凌云健笔先点出龙冈大雾,暗示给读者一种毛主席一贯的“诱敌深入”伏击之的战略战术,然后是战士的欢呼声,最后进抵战局之结果,并干干脆脆地用一个具体细节指明活捉敌军前线总指挥张辉瓒,犹如王昌龄的“已报生擒吐谷浑”。而当时的情形也的确如此,毛主席亲自指挥红一方面军的一、三两个军团,共四万人,先是后撤,于12月下旬将敌军先头部队诱至根据地中部,紧接着于1930年最后一天在龙冈作伏击歼敌之战,结果一举击溃敌军并活捉张辉瓒及敌部九千人。新年伊始,再度乘胜攻击,至1931年1月3日,共歼敌军一半以上。迎来了第一次反“围剿”的胜利。
本诗上半阕是诗人喜闻龙冈之战大捷的当晚一气写成的,第三句原为“唤起工农千百万”,而后在次年春,当诗人闻敌人将结集更大兵力作第二次大“围剿”时,心潮起伏,英迈难平,遂一气补写出整首诗的下半阕。完稿后,毛泽东发现上下两阕都有“唤起工农千百万”之句,便将上半阕的第三句改为“雾满龙冈千嶂暗”。
由此可见,此诗上半阕写作战的胜利,下半阕却是再发雄音以表第二次迎战之决心。
序幕一揭,敌人又以双倍兵力卷土重来,滚滚狼烟遮没了半个天空,真有“黑云压城城欲摧”之势,面对重兵来犯,如何迎敌,诗人仍然满怀信心,运筹帷幄,最后三句一口气豪迈道出:“唤起千百万劳苦大众齐心协力奋勇向前,那时红旗就会插遍整个中国”,同时也表明作者一贯的思想:放手发动群众,人民战争、革命战争是群众的战争等等。
最后一行,诗人活用了中国古代神话中共工头触不周山的故事,在他眼里,共工是胜利者,是敢于革命的英雄,共工以头触山就比喻为红军将士最终将推翻蒋家王朝,毛主席不愧为一位有预见性的诗人,他在最艰苦的岁月已看到遥远的胜利的曙光。犹如一位美国诗人庞德所说,真正的“诗人是一个种族触角。”唯有这样的诗人才有最灵敏的触须,才有预见性,才可能比所有人提前预感到自己民族的欢乐、胜利、痛苦、悲哀、不幸及灾难。毛主席就是这样一位诗人,他已感觉到了这一切,胜利只是指日可待的事。

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润之(原作咏芝,后改润芝),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中国人民的领袖,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1949至1976年,毛泽东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领导人。他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发展、军事理论的贡献以及对共产党的理论贡献被称为毛泽东思想。因毛泽东担任过的主要职务几乎全部称为主席,所以也被人们尊称为“毛主席”。毛泽东被视为现代世界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时代》杂志也将他评为20世纪最具影响100人之一。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谒金门

[清代] 袁绶

微雨歇。
正是晚凉时节。
午睡起来人寂寂。
无聊闲伫立。
柳外轻雷才息。
花上夕阳明灭。
独上小楼情脉脉。
远山青欲滴。

题易田先生说剑图

[清代] 吴照

易田老翁当代儒,说剑先后有两图。
蓬心画意不画剑,芝山剑与琴书俱。
翁口悬河证桃氏,旨趣本与蒙庄殊。
我亲几杖凡几面,咳唾落地皆经腴。
纯钩有七我未睹,寒铓定使妖魅逋。
惟从画卷资考订,腊广如鬣谁知乎。
一椽老屋安几榻,点缀杂以松杉梧。
紫阳山馆正寒雨,夜窗独坐红镫孤。
龙身虎气跃纸上,引杯直欲倾百觚。
少年击剑虽未学,此心自许雄万夫。
烛花剪穗吐光焰,搦三寸管胆气粗。
天晴从公得把玩,规制请用溪藤摹。

为人题画梅四首 其三

[清代] 缪祐孙

冰雪清姿别样娆,枝枝淡墨晕生绡。
一般枨触伊谁喻,南浦东风红板桥。

迎春

[清代] 卢道悦

律转鸿钧佳气同,肩摩毂击乐融融。
不须迎向东郊去,春在千门万户中。

和唐张谓韵二首 其一

[清代] 陶元淳

道路非难作吏难,一洲鳌背立郊坛。
人言琼管曾开府,我道囚山合挂冠。
万里亲知春梦断,一生事业暮潮寒。
新恩已是投荒处,却望新恩福地看。

兰陵王 送精卫赴法兼讯璧君夫人

[近现代] 林庚白

月痕碧。
沧海鲛人似泣。
长亭近、休唱棹歌,只恐春声已难觅。
江城又送客。
谁遣梁鸿去国。
君行矣,花外绿漪,凭共风帆送山色。
云天远无极。
剩倦侣凭栏,吹出玉笛。
听风听水追行迹。
怅曲终人杳,离樽犹满,拚教清泪堕瑶席。
羁愁乱如织。
堪忆。
小楼侧。
正海燕双飞,风送轻翮,巴黎到日荷花隔。
值海上青鸟,问答消息。
神州回首,念世变,待戮力。

龙山咏 其四 小洞庭

[明代] 安希范

山形何磅礴,具此一卷小。
芥子纳须弥,其义真可了。

送畲氏兄弟 其一

[明代] 沈守正

山中飞冻雨,江上二难归。
松阁霞光冷,沙汀雁侣稀。
能无怀旧友,不久试春衣。
努力千秋事,今人寄托微。

题彭氏月池二首 其一

[元代] 刘鹗

高人散幽怀,独爱池水净。
明月俄飞来,池光渐如镜。
中有骊龙珠,纷纷白光映。
静影涵太虚,悠悠见天性。

元日试笔

[明代] 王立道

阊阖东风送旧符,氤氲佳气绕皇都。
金吾千仗如云拥,玉佩同声向晓趍。
春令已从今日布,物华应与去年殊。
侍臣下直明光殿,紫禁传宣又赐酺。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