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江南(三首其二)

朝代:唐代 作者:白居易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
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
何日更重游。

译文

江南的风景多么美好,如画的风景久已熟悉。清晨日出的时候,江边盛开花朵颜色鲜红胜过火焰,碧绿的江水绿得胜过蓝草。怎能叫人不怀念江南?

赏析

既是“能不忆江南”,那么杭州这个白居易停留时间最长的地方,是什么给他的感受最深呢?古籍载:“杭州灵隐寺多桂。寺僧曰:‘此月中种也。’至今中秋望夜,往往子堕,寺僧亦尝拾得。”既然寺僧可以拾得,那么看起来,白居易做杭州刺史的时候,很有兴趣去拾它几颗,也似多次去灵隐寺寻找那月中桂子,正好欣赏三秋月夜的桂花。白居易是诗人,自然不乏浪漫的气质,在八月桂花暗飘香的月夜,徘徊月下,流连桂丛,时而举头望月,时而俯首细寻,看是否有桂子从月中飞堕于桂花影中。这是何等美丽动人的一副画面。一个寻字,而情与景合,意与境会,诗情画意,引人入胜。
也许,月中桂子只是传说,那么钱塘潮奇观确实是存在的。寻桂子不一定能寻到,潮头却是真正看得到的感受极深的景观。钱塘江自杭州东南流向东北,至海门入海。钱塘潮每昼夜从海门涌入,异常壮观。钱塘潮在每年中秋后三日潮势最大,潮头可高达数丈,正因为如此,所以白居易写他躺在他郡衙的亭子里,就能看见那卷云拥雪的潮头了,趣意盎然。上句写跑去寺里寻找那美丽的传说,下句写自己悠然躺在床上看澎湃的钱塘潮,一动一静,从中我们可以一窥作者内心蕴涵的种种心理活动,也许可以感受到杭州的难忘。

白居易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今陕西渭南人。早年热心济世,强调诗歌的政治功能,并力求通俗,所作《新乐府》、《秦中吟》共六十首,确实做到了“唯歌生民病”、“句句必尽规”,与杜甫的“三吏”、“三别”同为著名的诗史。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瑟瑟行》则代表他艺术上的最高成就。中年在官场中受了挫折,“宦途自此心长别,世事从今口不开”,但仍写了许多好诗,为百姓做过许多好事,杭州西湖至今留着纪念他的白堤。晚年寄情山水,也写过一些小词。赠刘禹锡诗云:“古歌旧曲君休听,听取新词《杨柳枝》”,可见他曾自度一些新词。其中《花非花》一首,颇具朦胧之美,后世词人如欧阳修、张先、杨慎,都极为赞赏。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后秋兴八首庚子十月望日 其五

[清代] 钱谦益

徼外行宫隔万山,朱光只在两河间。
可令未派龟鱼种,却踞中原虎豹关。
槃木自来歌汉德,哀牢先许识天颜。
于今垣市无推步,云汉遥佔鹑首班。

游大梅护圣四首 其二

[宋代] 舒亶

仙去人閒地转灵,蛟龙合处谷风生。
谁知云雾千峰顶,长作青天霹雳声。

和王直方夜坐

[宋代] 秦觏

帏幔高深夜漏长,颇从诗酒傲冰霜。
烛花渐暗人初睡,金兽无烟却有香。

归舟杂诗 其二

[清代] 黄任

落帆去陟飞来寺,半日听泉亦夙因。
不为归舟宁有此,溪山何负退休人。

渔沧亭诗

[明代] 曹学佺

我来患暌隔,唯子为好仇。
禊事期云愆,于兹亦可修。
危亭俯溪上,溪水傍城流。
白沙映如玉,绿草披若油。
濯绥垢既逝,行觞数亦周。
渔父不可见,垂钓空沧州。

小云栖石屋

[清代] 吴震

一碧豁岩罅,仰窥如井深。
泉源太古雪,天气四时阴。
红日不能到,白云何处寻?偶闻人语聚,满谷答清音。

闻东事有感

[清代] 吴保初

楼船横海赋东征,英簜乘边有盛名。
细柳营中宣礼乐,莲花幕里出公卿。
封章屡守营平节,谋国终怜魏绛情。
行见扬尘东海上,更谁投笔请长缨。

梅花

[清代] 王允皙

茆屋苍苔岂有春,翛然曾不步逡巡。
自家沦落犹难管,只管吹香与路人。

有感

[清代] 蒋智由

落落何人报大仇,沉沉往事泪长流。
凄凉读尽支那史,几个男儿非马牛!

台城路 湘中送星海还粤

[清代] 文廷式

笛声吹冷关山月,离情与天俱远。
客里年光,愁边节物,赢得满襟依闇。
湘云絮乱。
化一缕轻烟,欲迷春眼。
祇有孤芳,嫣然不受暗尘染。
明朝江上望极,片帆欲没处,烟水弥漫。
此地相逢,何时重见,楚水吴山越岸。
回肠已断。
更苦雨酸风,助成凄惋。
珍重芳华,绿蕉心未展。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