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马子

朝代:宋代 作者:柳永

登孤垒荒凉,危亭旷望,静临烟渚。对雌霓挂雨,雄风拂槛,微收残暮。渐觉一叶惊秋,残蝉噪晚,素商时序。览景想前欢,指神京、非雾非烟深处。
向此成追感,新愁易积,故人难聚。凭高尽日凝伫,赢得消魂无语。极目霁霭霏微,暝鸦零乱,萧索江城暮。南楼画角,又送残阳去。

译文

登上孤立的营垒,看去一片荒凉,从危亭上从台上远望,静视着沙洲上都是烟云茫茫。面对着雌霓下起雨来,突然一阵狂风吹拂栏槛,微微赶走了夏季的炎热。渐渐感到一片飘零的落叶,送来了秋寒,几只鸣叫的秋蝉呜噪着,天晚的悲楚,开始了寒秋时节的新景。我观览着眼前景物,想起往日的欢情,指点京都,就是那似烟非烟的彩云深处。面对如此情景,我不由得伤感,新愁添加,故人难于相见。我登高凭栏整日里望远,最后百感交集。极目处雨后晴云,薄雾弥漫像迷蒙的细雨,黄昏里归巢的乌鸦乱纷纷聚在一起,萧条冷落的江城已是暮色迷离。城南角楼吹响了音乐,又送走一抹残阳沉入大地。

注释

①垒:营垒。
②危:高。
③烟渚:烟雾弥漫的沙洲。
④雌霓:彩虹出现双环,内环色艳为雄。
⑤惊秋:惊觉秋季来临。
⑥素商:指秋季。
⑦前欢:往日欢情或爱侣。
⑧神京:指京都汴京。
⑨消魂:极度伤神。
⑩霁(jì)]雨睛。

赏析

这首词为柳永晚年漫游江南时年作,意境辽阔,格调苍凉,属柳词中的“雅词”。描写登高旷望、忆昔怀人。上片写初秋雨后微凉,残蝉噪晚,作者登高远望,览景生情,不由追忆往昔在帝京时的欢乐。下片感叹愁怀难遣,故人难聚,又值秋晚暮鸦零乱,江城萧索,眼前残阳落去,更使人伤感,孤寂凄凉情绪尽然显露。词人心中有愁,故上片涉及的一切景象都带上了词人的情绪色彩,而游宦生活的乏味和眼前秋景的萧杀与他以前偎倚翠生活的对照又实在太强烈了,以致他不由自主的“览景前欢”。此词境界廖廊,极苍凉之致。上片由旷望而凝思,下片由追感而极目。层层铺叙,情景交融。其间大量运用双声词,如“一叶”、“残蝉”等;以及叠韵词,如“荒凉”、“旷望”等;多处句间用韵,如“凉”与“望”、“雨”与“暑”等。句中平仄四声的交错运用,从而造成音律谐婉、铿锵动人的妙境。全词景凄情哀,铺叙有致;意境开阔,格调清雅,气韵浑厚;语言清丽,音律谐婉,悲楚动人。

柳永
柳永(987?-1053?)字耆卿,福建崇安人。出身官宦之家,为人放荡不羁,留连于秦楼楚馆,终生潦倒。曾官至屯田员外郎,故又称柳屯田。创作慢词独多,对宋代慢词的发展颇有影响。擅长白描手法,铺叙刻划,情景交融,以俚语入词,多吸收生活中的语言。其词当时广为流传,影响颇大,在词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有《乐章集》。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舟行三首 其二

[明代] 夏良胜

深篙撑出柳阴船,直到芦根浅水边。
刈麦食新生意足,卖花担旧叫声便。
钓鱼台上竿成竹,载酒堂前草覆田。
鼓楫放歌歌欲醉,问奴有几杖头钱。

望江东

[明代] 李元组

一幅春光明更美,莺满院,啼花碎。
飞絮落红相点缀,人立在、秋千背。
长思短忆供憔悴,算只有、花前泪。
已将心事随流水,阑干下、金钗坠。

丑奴儿令 旅夜,二首录一

[近现代] 黄祝蕖

夜窗如水凄清甚,检遍书邮。
数遍更筹。
听雨听风卒未休。
无钱可买华年住,敝了貂裘。
白了乌头。
襆被天涯又几秋。

一剪梅 与景姜不负斋赏红梅口占

[清代] 邓瑜

冷艳迎春独占先。
斜倚窗前。
斜对樽前。
茜纱格子淡如烟。
春在谁边。
月在谁边。
悄背红芳整翠钿。
人比花妍。
花妒人妍。
亭亭相对各无言。
花可人怜。
人可花怜。

谢竹溪诸子 其一

[清代] 汪宜秋

惠比指囷赠,情同挟纩温。
感深惟有泪,欲报恐无门。
得食诸雏长,衰宗一线存。
应知姑与舅,泉下亦衔恩。

横桥阻水

[元代] 胡天游

浮江积雨水连天,杨柳依依一钓船。
白发篙师多意气,向人先索渡江钱。

题桃源图

[明代] 朱彦昌

当时秦鹿走中原,天下纷纷孰可论。
黔首已沾新雨露,白云犹隔旧乾坤。
水流花谢长三月,犬吠鸡鸣自一村。
我昔荆湖询往事,茫茫烟浪几黄昏。

答内

[元代] 吴仁叔

一幅空笺聊达意,佳人端的巧形言。
贤妻若也投科试,应作人间女状元。

舆中口占

[清代] 徐宗干

远山皆为云,近山只见石。
山前石头青,山后云头白。
叠絮堆奇峰,飞练挂空壁。
时来襟袖间,相去不盈尺。
罡风忽吹去,山天同一碧。

满江红 东京寓楼偶读岳武穆作,感步原韵

[清代] 高旭

板荡中原,三百载、文明消歇。
最心痛、岳爷死后,无人争烈。
精卫恨填东海湿,胡兵醉踏中华月。
笛声来、一曲念家山,思归切。
孤臣操,冰与雪。
沧桑感,谁能灭。
忆当时愤把,唾壶敲缺。
炸弹轰残豺虎窟,河山染遍鲸鲵血。
庆重生、再见汉衣冠,唐宫阙。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