巽公院五咏·苦竹桥

朝代:唐代 作者:柳宗元

危桥属幽径,缭绕穿疏林。
迸箨分苦节,轻筠抱虚心。
俯瞰涓涓流,仰聆萧萧吟。
差池下烟日,嘲哳鸣山禽。
谅无要津用,栖息有余阴。

译文

高高的桥与幽幽的小路相连,它曲曲折折穿过稀疏的竹林。
竹子从笋箨中迸发苦节,青皮环抱空虚的竹心。
俯身看桥下细细的溪流,抬头听山间萧萧的竹韵。
烟雾蒸腾中阳光西下,山里的鸟儿在嘲哳乱鸣。
料想苦竹不可能作为渡口的竹伐,正好给我们的休憩提供了绿荫。

注释

①苦竹:竹的一种。杆矮小,节较其它竹为长,四月中生筍,味苦。
②危桥:高桥。属:连接。幽径:幽深的小路。
③迸:裂,开。箨(tuò):竹筍上一层一层的皮,即筍壳。
④筠(yún):竹皮。虚心:空心。
⑤瞰(kàn):望,俯视,向下看。
⑥聆:听。吟:成调的声音。
⑦差池:参差不齐。《诗经·邶风·燕燕》:“燕燕于飞,差池其羽。”
⑧嘲口哲(zhāozhā):亦作“嘲哳”、“啁哳”,形容声音杂乱细碎。
⑨谅:料想,实在。要津:重要的渡口,隐喻重要的职位。

赏析

本诗更象一首咏物诗,它描写的是苦竹间的桥,而且表面上是写桥,实则重点是写竹,桥只不过是陪衬而已。苦竹,楚地湘南极普通的一种竹子,而且连名称都带有贬意。诗人独具慧眼,从平凡的事物中发现了诗意,将自己身世遭遇与不起眼的苦竹有机联系起来,寓意于有“苦竹”“虚心”的竹。诗的结构与组诗一致,分三层。前四句写实:“危桥属幽径,缭绕穿疏林”,远远的桥与幽幽的小路相连接,它缭绕地穿过稀疏的竹林。突出危桥、幽径、疏林。“迸箨分苦节,轻筠抱虚心”。特写竹子的拔节,充分运用诗的想象,似乎看见竹子从笋箨中迸发出苦节,轻轻的筠皮环抱着空虚的竹心。诗中突出了“苦节”与“虚心”。第二层写桥上观景所得:俯身可以看到绢绢细流,抬头可以听到萧萧的竹声。烟雾蒸腾中阳光西下,山里的鸟儿啁鸣归巢。既俯看,又仰视,还运用听觉。天边的太阳,近处的鸟鸣,一一入画,充满了生机。眼中的景物往往是诗人内心世界的外在展示。大自然是美好的,然而胸怀大志的诗人不能象鸟一样自由飞翔,投入她的怀抱,只能与“囚徒为朋”,在寺院的木鱼声中难以入眠,这强烈的反差不能不使人产生共鸣,伤感之情溢于言表。最后抒发感概“谅无要津用,栖息有余阴”,这里的苦竹也不可能作为渡口的竹伐,正好给我们的栖息提供了荫凉。正如吴文治先生所指出的:“作者借竹自喻,感叹竹子虽有‘苦节’和‘虚心’的美质,也只能供人和鸟歇息遮阴,不会用在重要的渡口,隐有自伤怀才不遇之意。”(《柳宗元选集》)诗除了咏苦竹桥之外,还写到竹林、小径、溪流、竹韵、落日、鸟鸣,故自然属于山水诗。

柳宗元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东解(今山西省运城县解州镇)人。他曾积极参加王叔文集团革新政治的。唐顺宗时,任礼部员外郎。革新失败后,被贬为永州司马,后迁为柳州刺史。他是唐代杰出的文学家和思想家,在散文和诗歌的创作方面,有着很高造诣。他的诗,善于寓情于景,写得俊雅峭拔。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归云洞

[宋代] 陈毅

云道无心亦爱山,雨馀时向此中还。
而今天下焦枯甚,只恐苍龙未放闲。

寺桥晚眺

[明代] 李士涟

玲珑柏翠隐禅家,断续钟声送落花。
石路疑从趺坐尽,烛光解道暗衢华。
槛边树卧皈依水,涧侧林深半染霞。
莫谓山中生色少,白云岫出满天涯。

永别

[元代] 王娇红

合欢带上真珠结,个个团圆又无缺。
当时把向掌中看,岂意今为千古别。

幽居

[清代] 袁棠

欲识蓬门境,荒苔草色深。
疏篱穿犬道,巧语杂春禽。
慢效阮君泪,还怜钟子心。
琴书今古意,流水岂知音。

鸡峰山 其二

[清代] 强振志

云锁终南不见山。
鸡峰峭出白云间。
峨冠低映天孙锦,翠黛遥连玉女鬟。
骨透鱼鳞惊荡动,顶含虹影任回环。
雄飞一去知何处,空使霞光绕石颜。

寄云门运禅师

[宋代] 颜复

句溪曲曲剡山重,谁访桑门物外踪。
超世有言皆实际,示人无意在机锋。
平生怀抱佳高遁,壮岁衣冠锁俗容。
每想清蝉心暂寂,秋声萧瑟夜庵松。

遗偈

[宋代] 释克文

今年七十八,四大相离别。
火风既分散,临行休更说。

和潘良贵题明州三江亭韵

[宋代] 汪思温

危亭耸观与云侵,胜概何劳杖屦寻。
回合江山真有意,去来鸥鹭本无心。
欢声洋溢均千里,好句清新抵万金。
四海倚需经济手,岂容长对白头吟。

送钱伯全上春官

[元代] 张九思

云间荐鹗起翩翩,瑞世文章得共传。
白璧双成全肉好,青钱万选中方圆。
九天宫阙龙飞日,率土衣冠虎拜年。
擢第大廷归馆阁,细图王会续新篇。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