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平少侯

朝代:唐代 作者:李商隐

七国三边未到忧,十三身袭富平候。
不收金弹抛林外,却惜银床在井头。
彩树转灯珠错落,绣檀回枕玉雕锼。
当关不报侵晨客,新得佳人字莫愁。

译文

张放十三岁就世袭得了富平侯的爵位,他年幼无知,根本考虑不到局势不稳、七国叛乱、边患不断、匈奴南犯的事情。
他不识金弹的贵重,把它弹落在林子里不知道收回,倒翩翩中意起井上的辘轳架来了,对它偏有几分爱惜,真无知啊。
华丽的灯柱上转动着明亮的灯烛,灯烛像明珠一样交相辉映,精致美丽。精美的檀木枕刻镂精巧,像玉一样莹润精美。
在侯王府的早晨,守门人不再按照常规给来客通报,因为少侯新得了一名叫莫愁的佳人,值此良辰美景,不敢打扰他。

注释

(1)富平少侯:即西汉的张放。他母亲是汉成帝的姊妹,妻子是许皇后的侄女,年少时他就袭封了富平侯的爵位,深受汉成帝的宠信,给以侍中、中郎将等高官。
(2)七国:汉景帝时,吴、胶西、楚、赵、济南、淄川、胶东等七个分封的诸侯国发动叛乱。这里用来指统治阶级的内乱。三边:幽州、并州和凉州。汉代匈奴贵族常侵扰这些地方。这里用来借指中原以外少数民族统治者的侵扰。这句说,国家的内外都还没有发生祸乱,所以他一点儿也不发愁。
(3)银床:指把手及支柱上镶银的井上辘轳架。这两句说:他成天打鸟玩,抛掉的金弹丸不计其数;可是看到井上有镶银的辘轳架,却又觉得可惜。
(4)彩树:比喻华美的灯。古时富贵人家用的灯有所谓九枝灯、百枝灯等名目,灯柱上的分枝很多。
(5)错落:形容位置交错。这句说,华丽的灯象是盛开的彩树,灯火如同无数明珠在闪烁。
(6)绣檀:指纹理美丽的檀香木。
(7)雕锼(shōu):镂刻。这句说,用檀香木作枕头,四周镂刻了反复回环的花纹,好似精美的玉雕一样。
(8)当关:看门的人。
(9)不报:指不去向主人通报。一作“莫报”。
(10)侵晨客:清早来的客人。
(11)莫愁:梁武帝萧衍《河中之水歌》:“洛阳女儿名莫愁”。作者在这里是有意借用这个现成名字,来和首句“七国三边未到忧”相照应。

赏析

这是作者早年写的一首政治讽刺诗,借咏史讽刺现实。据史书记载,汉成帝刘骜(ào)与富平侯张放在一起鬼混,常便服出游,自称“富平侯家人”。唐敬宗李湛十六岁登基,也是只知享乐,穷奢极欲,不理政事。作者这首诗不仅揭露了当时一些豪门贵族的骄奢淫佚生活,而且也把批判的锋芒指向了最高封建统治者。

李商隐
李商隐(812-858)字义山,号玉谿(xi)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因受牛李党争排挤,潦倒终身。他的诗长于律、绝,富于文采,风格色彩浓丽,多用典,意旨比较隐晦,以《无题》组诗最为著名。有《李义山诗集》。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鹧鸪天 博山寺作

[宋代] 辛弃疾

不向长安路上行。却教山寺厌逢迎。味无味处求吾乐,材不材间过此生。
宁作我,岂其卿。人间走遍却归耕。一松一竹真朋友,山鸟山花好弟兄。

留题方干处士旧居

[宋代] 范仲淹

风雅先生旧隐存,子陵台下白云村。
唐朝三百年冠盖,谁聚诗书到远孙。

出塞二首

[明代] 戚继光

郁葱千里绿阴肥,涧水萦纡一径微。
鱼为惊钩闻鼓动,鸟因避帜傍人飞。
江南塞北何相似,并郡桑乾总未归。
惆怅十年成底事,独将羸马立斜晖。¤

双头莲

[宋代] 陆游

华鬓星星,惊壮志成虚,此身如寄。萧条病骥。向暗里。消尽当年豪气。梦断故国山川,隔重重烟水。身万里。旧社凋零,青门俊游谁记。尽道锦里繁华,叹官闲昼永,柴荆添睡。清愁自醉。念此际。付与何人心事。纵有楚柂吴樯,知何时东逝。空怅望,鲙美菰香,秋风又起。

送张公仪宰安丰

[宋代] 王安石

楚客来时雁为伴,归期只待春冰泮。
雁飞南北三两回,回首湖山空梦乱。
秘书一官聊自慰,安丰百里谁复叹。
扬鞭去去及芳时,寿酒千觞花烂熳。

涿鹿

[宋代] 文天祥

我瞻涿鹿野,古来战蚩尤。
轩辕此立极,玉帛朝诸侯。
历历关河雁,随风鸣寒秋。
迩来三千年,王气行幽州。

下岩

[宋代] 范成大

畴昔中岩一梦残,下岩风景亦高寒。
峡中无处堪停棹,雨后今朝始凭阑。
不用苦求毫相现,祗教长挂水帘看。
山僧劝我题苍壁,坡谷前头未敢刊。

秋怀

[唐代] 王翰

秋窗昨夜秋风起,百感心成一寸灰。
千里雁来书未至,五更虫语梦初回。
地连洛汭浮云断,山接荥阳夕照开。
何日黄河航一苇,中条山顶望青台。

初至颍州西湖种瑞莲黄杨寄淮南转运吕度支发

[宋代] 欧阳修

平湖十顷碧琉璃,四面清阴乍合时。
柳絮已将春去远,海棠应恨我来迟。
啼禽似与游人语,明月闲撑野艇随。
每到最佳堪乐处,却思君共把芳◇。

春日登楼

[明代] 于谦

柳条如翠线,万缕织春愁。
遮断东风路,无缘入画楼。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