谒山

朝代:唐代 作者:李商隐

从来系日乏长绳,水去云回恨不胜。
欲就麻姑买沧海,一杯春露冷如冰。

译文

自古以来,就没有能系住太阳的长绳,逝水东流,白云舒卷,更令人怅恨不胜。
正想向仙人麻姑买下沧海,哎,只剩得一杯春露,其冷如冰。

注释

①谒(yè)山:拜谒名山。这个诗题可能表示这首诗是拜谒名山时见到日落、水去、云回的景象有所感触而作的。
②长绳系日:晋代傅玄(217—278)《九曲歌》里有“安得(怎么能够)长绳系白日”之叹。用长绳系住白日,是想留住时光。
③水去:含有两个意思:一、与“云回”一样是所见景象,含有“百川东到海,何日复西归”、的意思;二、指时间的消逝。《论语》有“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话,是把时间比作流水。李商隐进而把流水当作时间。
④恨不胜:怅恨不尽。胜,尽。
⑤就麻姑买沧海:据晋代葛洪《神仙传》所记,说东汉桓(huán)帝时,仙人王方平降临蔡经家,还把麻姑召来。麻姑说:“接侍以来,已见东海三为桑田。向到蓬莱,水又浅于往者会时略半,岂将复还为陵陆乎?”李商隐据此想像沧海(指东海)是麻姑所有的,沧海里汇聚的是时间,买下沧海就是买下时间。
⑥一杯春露:指沧海之水(也就是沧海里所汇聚的时间)已少到只剩一杯了。这是根据麻姑所说“向到蓬莱,水又浅于往者会时略半,岂将复还为陵陆乎”的话作出的想像。

赏析

这首小诗以浪漫主义的奇思异想,感叹光阴流逝、生命短暂。
一、二两句是写山上所见日落、水去、云回的景象,并由此发出“系日乏长绳”的感慨。
第三句忽发奇想,欲买沧海。在这个奇想里,组合进了孔子“逝者如斯”之叹与麻姑三见东海变桑田的神话故事,而且又将它们作了改造:视水为光阴,并把沧海归属于麻姑所有。
第四句以一杯春露的形象,发无法拥有较多光阴的感喟。这一句也揉进了麻姑的神话故事,而且以“冷如冰”三字传达了光阴的无情、诗人的无奈。

李商隐
李商隐(812-858)字义山,号玉谿(xi)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因受牛李党争排挤,潦倒终身。他的诗长于律、绝,富于文采,风格色彩浓丽,多用典,意旨比较隐晦,以《无题》组诗最为著名。有《李义山诗集》。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出塞

[唐代]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梅花

[宋代] 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杂诗

[唐代] 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扬子江

[宋代] 文天祥

几日随风北海游,回从扬子大江头。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登鹳雀楼

[唐代]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凉州词(二首其一)

[唐代] 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答李瀚

[唐代] 韦应物

林中观易罢,溪上对鸥闲。
楚俗饶词客,何人最往还。

答人

[唐代] 太上隐者

偶来松树下,高枕石头眠。
山中无历日,寒尽不知年。

清明

[宋代] 王禹

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
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唐代]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