逢入京使

朝代:唐代 作者:岑参

故国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译文

回头东望故园千里,路途遥远迷漫;满面龙钟两袖淋漓,涕泪依然不干。途中与君马上邂逅,修书却无纸笔;只有托你捎个口信,回家报个平安。

注释

①入京使:回京的使者。②故园:指长安和自己在长安的家园。③漫漫:形容路途遥远。④龙钟:形容流泪的样子,这里是沾湿的意思。⑤凭:凭借,依靠。⑥传语:捎口信。

赏析

“故园东望路漫漫”,写的是眼前的实际感受。诗人已经离开“故园”多日,正行进在去往西域的途中,回望东边的家乡长安城当然是漫漫长路,思念之情不免袭上心头,乡愁难收。“故园”,指的是在长安的家。“东望”是点明长安的位置。“双袖龙钟泪不干”,意思是说思乡之泪怎么也擦不干,以至于把两支袖子都擦湿了,可眼泪就是止不住。这句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表现思念亲人之情,也为下文写捎书回家“报平安”做了一个很高的铺垫。“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这两句是写遇到入京使者时欲捎书回家报平安又苦于没有纸笔的情形,完全是马上相逢行者匆匆的口气,写得十分传神。走马相逢,没有纸笔,也顾不上写信了,就请你给我捎个平安的口信到家里吧!岑参此行是抱着“功名只向马上取”的雄心,此时,心情是复杂的。他一方面有对帝京、故园相思眷恋的柔情,一方面也表现了诗人开阔豪迈的胸襟。这首诗语言朴素自然,如同随口而出,特别是后两句写马上相逢的情景,充满了浓郁边塞生活气息,镜头集中清晰,如影视特写一般,既有生活情趣,又有人情味道,清新明快,余味深长,不加雕琢,信口而成,而又感情真挚。诗人善于把许多人心头所想、口里要说的话,用艺术手法加以提炼和概括,使之具有典型的意义。清人刘熙载曾说:“诗能于易处见工,便觉亲切有味。”(见《艺概。诗概》)在平易之中而又显出丰富的韵味,自能深入人心,历久不忘。岑参这首诗,正有这一特色。钟惺评此诗:"只是真。"谭元春曰:"人人有此事,从来不曾写出,后人蹈袭不得。所以可久"(《唐诗归》卷十三)。沈得潜曰:"人人胸臆中语,却成绝唱"(《唐诗别裁集》卷十九)。在路上遇见回京的使者,请他捎句话给家人不要挂念,这是人之常情,但通过诗人表达出来就深了一层,结句尤让人觉得似含有无数悲辛。

岑参
岑参(715-770),南阳(今属河南)人。天宝进士,曾随高仙芝到安西、威武,后又往来于北庭、轮台间。官至嘉州刺史,卒于成都。长于七言歌行。所作善于描绘塞上风光和战争景象;气势豪迈,情辞慷慨,语言变化自如。有《岑嘉州诗集》。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舟中杂兴柬韩克和刘自牧王尚文宋广文十八首 其十六

[明代] 薛瑄

千年宇宙混舆图,万里江河接舳舻。
泽国晚来飞鸟尽,海风吹月上天衢。

临江仙

[明代] 薛素素

唤起提壶池上饮,春残满地红英。
忽闻墙外子规声,不如归去也,终是不分明。
自抱云和弹一曲,曲终还拟湘灵。
风前泪眼几时晴,月高星数点,香冷漏三更。

句 其一

[宋代] 薛绍彭

雨不湿行径,云犹依故山。

田园乐七首 其六

[明代] 薛蕙

扫石旋铺琴席,临流试泛酒卮。
山水依依可恋,风尘扰扰何为。

横溪堂春晓二首 其二

[宋代] 虞似良

田塍常满雨常馀,绿遍溪南我独无。
珍重天公不遗物,也分馀润到菖蒲。

踏车谣

[明代] 虞堪

一春多风复多雨,田头踏车最辛劳。
去年种田田无收,还租卖却牛一头。
今年城西盗贼起,北巷南村尽烧毁。
城头土崩日夜修,壮者服役老者忧。
晨食糟糠每忘昼,妻子长饥面皮瘦。
公家吃酒呼歌奴,不念私家租不敷。
公家若念农家苦,水涝祈晴旱祈雨。

神宫监四首 其一

[明代] 虞淳熙

奉帚陵园洗白莼,若为露下倍伤神。
秦宫耐可花前死,忍向秋风哭圣人。
香烟遥接白云平,原上金灯夜夜明。
山鬼萝衣挽秋驾,青冥有路不教行。
黄花镇外拥胡兵,万马驱来山几层。
难去宫中报天子,朝朝只是拜长陵。

题东明寺

[宋代] 蜀僧

三十年前镇益州,紫泥丹诏凤池游。
大钧播物心难一,六印悬腰老未休。
佐主不能如傅说,知几那得似留侯。
功名富贵今何在,寂寂招题一土丘。

题衢州驿舍

[宋代] 衢州士人

午夫荷担在山阿,膏血如何有许多。
不若扁舟竟归去,休从清献墓前过。

由芜湖入新安道上四首 其二

[明代] 袁中道

长途一缕蚀山腰,麇至时逢伐木樵。
地僻乍存三两户,溪多何止百千桥。
小园处处花相接,远望重重雪未消。
半壁已惊千丈落,登峰犹自路迢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