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

朝代:宋代 作者:苏轼

菊暗荷枯一夜霜。新苞绿叶照林光。竹篱茅舍出青黄。香雾噀人惊半破,清泉流齿怯初尝。吴姬三日手犹香。

译文

一夜霜冻过后,菊花凋残,荷花枯萎,而新橘和绿叶相映衬,光亮照眼,竹篱茅舍掩映在青黄相间的橘林之间。
刚刚剥开橘子,芳香的水雾喷洒出来让人惊喜不已;带着几分胆怯楞尝新橘,甜中带酸的汁水在齿颊间如清泉流过,使人格外欣喜。江南女子的手剥橘后三日还有香味。

注释


这首咏橘词,巧言物状,体物细微,属“纯用赋体,描写确尚”的咏物佳作,颇耐玩味。
“菊暗荷枯一夜霜”,先布置环境,以使下文有余地抒发。“菊暗荷枯”四字,是东坡《赠刘景文》诗“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的概括。“一夜霜”,经霜之后,橘始变黄而味愈美。晋王羲之帖:“奉橘三百枚,霜未降,未易多得。”又白居易《拣贡橘书情》诗:“琼浆气味得霜成。”皆可参证。“新苞”句,轻轻点出题目。新苞,指新橘。橘有皮包裹,故称。又,橘树常绿,凌寒不凋。《楚辞·橘颂》:“绿叶素荣,纷其可嘉兮。”沈约《橘》诗:“绿叶迎露滋,朱苞待霜润。”东坡用“新苞绿叶”四字,形象自然,再以“照林光”描绘之,可谓尽得橘之神。“竹篱茅舍出青黄”,好在一“出”字。竹篱茅舍,掩映于青黄相间的橘林之中,可见橘树生长之盛,人家环境之美,一年好景,正当此时。
过片二句,写尝橘的情状。擘开橘皮,芳香的油腺如雾般喷溅,初尝新橘,汁水在齿舌间如泉般流淌。
“香雾”、“清泉”之喻,形象可感,堪称绝妙。而“惊”、“怯”二字,活画出女子尝橘时的娇态。惊,是惊于橘皮迸裂时香雾溅人,怯,是怯于橘汁的凉冷和酸叶。末句点出“吴姬”,实际也点明新橘的产地。吴中产橘,尤以太湖中东西两洞庭山所产者为最著,洞庭橘在唐宋时为贡物。“三日手犹香”,着意夸张,尽得吴橘之味矣。

苏轼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父苏洵,弟苏辙都是著名的散文家。他是宋仁宗嘉佑二年(1057年)的进士,官至翰林学士、知制诰、礼部尚书。曾上书力言王安石新法之弊后因作诗刺新法下御史狱,遭贬。卒后追谥文忠。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文学巨匠,唐宋八大家之一。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有《东坡全集》、《东坡乐府》。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尹少稷挽词二首 其二

[宋代] 韩元吉

今代贤良策,中兴未一陈。
文章如汉士,家世亦齐人。
遇合嗟云晚,忠嘉慨莫伸。
朔风吹墓草,毁誉付千春。

[宋代] 洪迈

愿储医国三年艾,不博江心百鍊铜。

贺新郎 其四

[宋代] 蒋捷

梦冷黄金屋。
叹秦筝、斜鸿阵里,素弦尘扑。
化作娇莺飞归去,犹认纱窗旧绿。
正过雨、荆桃如菽。
此恨难平君知否,似琼台、涌起弹棋局。
消瘦影,嫌明烛。
鸳楼碎泻东西玉。
问芳悰、何时再展,翠钗难卜。
待把宫眉横云样,描上生绡画幅。
怕不是、新来妆束。
彩扇红牙今都在,恨无人、解听开元曲。
空掩袖,倚寒竹。

游慧力寺 其一

[宋代] 康与之

天涯芳草尽绿,路旁柳絮争飞。
啼鸟一声春晚,落花满地人归。

上益公十绝为寿 其一 金乌

[宋代] 刘过

金翰振晓近天威,玉宇循琼昼影迟。
曾上大裘头上看,暧然可爱是冬曦。

洞仙歌 其二

[宋代] 卢祖皋

月痕霜晕,雪染冰裁剪。
车马尘中甚曾见。
自扬州吟罢,踏遍西湖,堪爱处,偏是情高韵远。
冷香惊梦破,姑射人归,图画空遗旧妆面。
问何事东君,先与春心,还又是、容易飞花片片。
对暮寒修竹哽无言,更画角层城,夜闻吹怨。

鹧鸪天 寄李之问

[宋代] 聂胜琼

玉惨花愁出凤城。
莲花楼下柳青青。
尊前一唱阳关后,别个人人第五程。
寻好梦,梦难成。
况谁知我此时情?枕前泪共帘前雨,隔个窗儿滴到明。

丑奴儿 次韵何文成灯下镜中桃花

[宋代] 石孝友

菱花镜里桃花笑,清影团团。
月淡风寒。
深夜移灯许细观。
武陵溪上当时事,何处飞鸾。
泪纸惊澜。
飘尽红英不忍看。

句 其二

[宋代] 孙道绚

大虚万籁息,人散一帘斜。

送琴师毛敏仲北行 其二

[宋代] 汪元量

五里十里亭长短,千帆万帆船去来。
请君收泪向前去,要看幽州金筑台。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