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箫吟

朝代:宋代 作者:韩缜

锁离愁连绵无际,来时陌上初熏,绣帏人念远,暗垂珠露,泣送征轮。长行长在眼,更重重、远水孤云。但望极楼高,尽日目断王孙。
消魂,池塘别后,曾行处、绿妒轻裙。恁时携素手,乱花飞絮里,缓步香茵。朱颜空自改,向年年、芳意长新。遍绿野、嬉游醉眼,莫负青春。

译文

分离使人愁思绵绵,记得陌上初相见,而如今闺中人眷恋着远方的游子,正在暗自垂泪,送着远行的车轮。青草触目尽是,无论行到哪里,都可看到她的倩影。远远望去,眼前青草重重叠叠,直到远方,也许前方只有孤云作伴。我只能登上高楼,日复一日在这里向远方望去,那青草伴随着远行的他。这情景,真是令人伤心。自从池塘分别后,经过的地方,一见到那些绿草,我就嫉妒那些着绿色罗裙的女人。那时我拉着你纤手,在繁花飞絮里,漫步在散发清香的绿茵间。年年春草常绿,应该尽情欢乐,不要辜负短暂的青春时光。

注释

①陌上初熏:熏同“熏”,香气,发也香气。
②绣帏人:指闺阁中人。绣帏,精美的帷帐,代指闺房。
③珠露:即眼泪。
④征轮:指远行的车。
⑤尽日句:《楚辞·淮南小山》:“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萎萎。”后人以此作怀人之典。
⑥恁时:那时。

赏析

这首词旨在借春草抒别情。全篇没有一个草字,但无处不是芳草,句句均寓人情。咏物而不滞于物,这是咏物之词的可贵之处。司开头三句是写送别的时间、地点和离愁的沉重。自第四句起,作才的笔锋指向女方(绣帏人)。芳草上的露珠,暗暗地掉下来,好像在哭泣着相送远去的车轮。结尾两句是写送行者在平川上已望不见,就到高楼上去望,一直望到晚,终于到离人的车队消失。下片是写别后的情绪,处处睹物伤怀。首三句说池塘芳草茂密深绿,使衣裙上的绿色妒忌起来,希望什么时候能同携物散步。尾二句说离别使她美丽的青春付与流水。这首爱情色彩的咏物词,作者在绿草形象中寄托了自己的爱情。将芳草拟人化,在笔力上虽稍逊苏东坡的咏杨花词,但在表现方法上颇有相似之处,全词草中有人,亦草亦人,正是咏物之妙境。

韩缜
韩缜(1019-1097)字玉汝,灵寿(今属河北)人,后迁雍丘(今河南杞县)。庆历二年(1042)进士。英宗朝,官淮南转运使。神宗朝,累知枢密院事。哲宗时拜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后出知颍昌府,以太子太保致仕。卒,赠司空、崇国公,谥庄敏。《全宋词》存其词一首,风格婉丽。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望江南 其一 改玉壶用吴园次“把酒祝东风,种出双红豆”词意,画美人障子,戏题其上。

[清代] 樊增祥

心上事,把酒祝东风。
妾泪定随春雨霁,君颜长驻晚霞红。
双照镜屏中。

悼亡女二首 其一

[清代] 沈蓉芬

折钗曾记断肠时,花谢香消意转痴。
精卫未忘填海恨,女娲空繫补天思。
言从永别难为述,病到求生更不支。
从此绿窗书帖冷,频年悔教苦吟诗。

李伯纪丞相挽诗 其四

[宋代] 曾开

昔造东都第,斯文得典型。
谬蒙蕃下榻,亲见鲤趋庭。
雁序相先后,鸿飞独杳冥。
至今鸾鹄峙,梧竹养修翎。

杭垣破后追悼管小异四首 其四

[清代] 华蘅芳

生时犹不偶,况乃委山丘。
魂魄已长往,妻孥尚滞留。
敢令呼冻馁,何以绍箕裘。
试上高原望,灵风瑟瑟愁。

感遇 其二

[清代] 朱鹤龄

朱明未云满,龙火已西移。
日车无续景,壮士安能持。
一叶堕庭柯,寒风栗我肌。
老壮更相迫,蚩蚩欲何为。
荣华争努力,祇供霜霰欺。
谁见西山药,可驻百年期。

寄翠庭兄彰

[明代] 李明

一别经三载,悠悠夜梦牵。
埙篪悲两地,鸿雁忆同翩。
薄宦原堪羡,才疏只自怜。
慈帏今健饭,莫赋北山篇。

尹铨部园林 其三

[明代] 梁宪

炎暑将残夜,新凉雨后时。
扁舟乘月去,隔浦与僧期。
曲岸花迷路,长堤竹护篱。
坐深分榻寝,清梦水云知。

采桑子

[清代] 曹景芝

落花春去黄梅又,乍暖还寒。
乍暖还寒。
此际教人将息难。
忘忧何处寻萱草,倚遍阑干,拍遍阑干。
心绪凄迷祗剩酸。

题黄山云海图

[近现代] 田遨

黄山旧梦未能忘,忽喜黄山逼卧床。
石老烟荒松夭矫,云愁海思鸟微茫。
身随千嶂浮沉里,心接九天风露凉。
欲为人间消偪侧,画中权作小仙乡。

黄河道中

[元代] 王艮

荒荒大野兼天远,浑浑长河与海通。
云暗春城榆荚雨,浪翻沙岸鲤鱼风。
简书上计千艘集,玉帛来朝九域同。
献纳愿陪青琐议,衰迟已是白头翁。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