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酺 春雨

朝代:宋代 作者:周邦彦

对宿烟收,春禽静,飞雨时鸣高屋。
墙头青玉旆,洗铅霜都尽,嫩梢相触。
润逼琴丝,寒侵枕障,虫网吹黏帘竹。
邮亭无人处,听檐声不断,困眠初熟。
奈愁极频惊,梦轻难记,自怜幽独。

行人归意速,最先念、流潦妨车毂。
无奈向、兰成憔悴,乐广清羸,等闲时、易伤心目。
未怪平阳客,双泪落、笛中哀曲。
况萧索青芜国,红糁铺地,门外荆桃如菽。
夜游共谁秉烛。

注释


此词为作者某次宦游南方的旅途中所作。全词情景交融,真切生动地叙写了春雨中的行旅之愁。整首词结构精整,层次分明,错综变化,首尾相应。
开头三句为全词布置了一个春雨连绵、雨势滂沱的环境气氛。第一、二句是说雨意隔宿就已酿成,所以一大清早,浓雾散尽,四野静寂,不闻春鸟啼鸣,只听得阵阵急雨飞洒而下,敲打得屋顶铮铮作响。
“墙头”三句写的是:“屋边的嫩竹,正冒着淋漓下注的春雨伸出墙头,青青的竹叶,好比青玉雕成的垂旒,枝竿外皮的粉霜,已被雨水洗刷一清,尖而嫩的竹梢,在风雨的吹打中,东摇西摆,不时地互相碰触。
“润逼”三句转写雨天室内的景象,琴丝受潮后,音色不准;枕障被寒气侵袭,一片冰凉;沾满了雨珠的虫网,被风吹得软绵绵的粘附在竹帘上。这些现象,是在百无聊赖之中所感所见,织成一种凄冷孤寂的氛围,所以只有昏昏睡去。紧接着“邮亭”六句便是抒写孤馆困眠的情态。愁中孤眠,最易惊醒,“奈愁极频惊,梦轻难记,自怜幽独”三句将因愁入梦,梦境恍惚以及醒后倍感孤独凄凉的心理状态刻画得细致入微。上片从暮春的雨景写到客中阻雨的愁闷,以“自怜幽独”作结。
过片“行人归意速”,重在一个“速”字,归心似箭,但欲速而不达,偏偏遇上淫雨不止的天气,泥泞的道上积满雨水,车毂难行,归期难卜,所以说“最先念、行潦妨车毂”。从“怎奈向”开始,作者用了一连串的典故,把行旅为雨所阻、欲归不得的愁绪,铺写得淋漓尽致。兰成是庚信们小字,他初仕梁。出使西魏时,恰值梁灭,被留长安,后仕周,长期羁留北方,不得南归,作《哀江南赋》以叙志,又曾作《愁赋》。卫玠,晋人,是当时名士,长得清秀,有羸疾。平阳客,指东汉经学大师马融,他性好音乐,能鼓琴吹笛,一次在平阳客舍,听得洛阳客人吹笛,笛声哀怨,触动了他思念京都的伤感情情,于是写下了著名的《长笛赋》。用此三典,盖作者自况,说的自己亦是瘦减容颜,愁损心目,闻笛而伤。
最后“况萧索”几句,由情及景,并由羁旅愁叹转入惜花伤春的感慨,以结束全词。“青芜国”语出温庭筠《春江花月夜》诗《花庭忽作青芜国”,是说繁花盛开的庭园,经过春雨的摧残,转眼间变成一片萧瑟的杂草丛生的世界。一个“况”字起了承上启下、转折递进的作用。“红糁铺地,门外荆桃如菽”两句是对“青芜国”的补充,意为春光的余波只剩下几点红色落花洒在青绿的地面上,而门外的樱桃已褪尽红衣,露出豆粒般大小的幼桃。这一切都表明,春天已在雨声中消逝。此时,主人公不但为归计难成而懊丧,而且因春光消歇而叹息。“夜游共谁秉烛”句即由这两重忧伤而发,一语双结,复与上片歇拍“自怜幽独”遥相呼应,只觉无限的幽恨,无边的寂寞。
这首词感物应心,因景抒情,写景鲜明生动,写情委曲尽致,环境气氛的渲染与心理活动的展开相互依托,造成了低徊抑郁、曲折流动的意境。

周邦彦
周邦彦(1056-1121)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他懂音乐,能自作曲,向来被认为是北宋末年的大词人。其词多写男女之情,讲究形式格律和语言技巧,对词的发展颇有影响。有《片玉词》。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摸鱼儿 用稼轩韵自题复堂填词图

[清代] 谭献

唱潇潇、渭城朝雨。
轻尘多少飞去。
短衣匹马天涯客,遥见乱山无数。
留不住。
又只恐飘零,长剑悲岐路。
旧时笑语。
待寄与知心,被风吹断,晓梦托萍絮。
瑶琴上,曲调金徽早误。
深宫人复谁妒。
一弦一柱华年赋。
但有别情吟诉。
鸲鹆舞。
已草草青春,红袖归黄土。
斜阳太苦。
独自上高楼,迷离望眼,不见送君处。

送程给事知越州 其一

[宋代] 沈绅

天街雨歇槐飞花,镇东新府腰青緺。
晓排阊阖辞玉皇,肃斋先过文德衙。
赤墀再拜升东涂,赭袍前对明朱霞。
公行早为上所器,恩言褒宠何光华。
翰林紫微文章公,欢然惜去宴头加。
东堂西府争落笔,诗艳万丈灵星槎。
行周四方心尚壮,劲气晚节开胡沙。
东南便乡久思归,翠岩白水得地嘉。
秋风鲈鱼正鲜肥,旗鼓满城看过家。
吾乡禹功有馀烈,旧俗质厚民不哗。
比年天时苦荒札,大资公已勤栉爬。
行当下车镇清和,仁贤相继自足夸。
蓬莱到日望三山,海波浸眼穷天涯。
酒浓诗豪真乐都,莫为画船留若耶。
公才甚高宜大用,归来禁鼓听新挝。

题林荣山水图

[明代] 王阜

晴山高且閒,晴云淡而白。
山似高人云作衣,人似门云着山色。
山色青青常对门,溪居浑似武陵源。
半潭林影花枝静,十里松声地籁喧。
芝兰猗猗香满室,丽泽南来有滋益。
青入湘帘山市春,凉生书案芸香夕。
故人抱琴千里来,白日轩几无纤埃。
悠悠远托知音赏,莫使衡门掩绿苔。

游仙诗十首 其一

[魏晋] 庾阐

神岳竦丹霄,玉堂临雪岭。
上采琼树华,下挹瑶泉井。

燕京杂诗 其一

[清代] 陈之遴

幽燕都会历元明,九鼎迁来自旧京。
天子待边常自将,通侯出塞几专征。
南包百粤开荒服,东引三齐绕大瀛。
谁使金瓯终缺陷,赤眉青犊满都城。

解佩 用锡卿韵

[近现代] 邓均吾

薛涛井上,武乡祠畔,叹蓬飞又落径行处。
故国重游,空极目暮云烟树。
更那堪声声杜宇。
神州如梦,清愁无数,渺沧江有谁呼渡。
步履行吟,似飘泊西南杜甫。
背斜阳漫寻归路。

舟中晚眺

[清代] 汪嫈

四围烟景接苍溟,山外高楼寺外亭。
远岸影迷千树绿,深林光闪一镫青。
舟因送客难长系,云解留人故暂停。
几辈天涯怨摇落,邻船夜话静中听。

郊游杂咏 其一

[清代] 王孝称

东望扶桑气欲吞,几人思痛蓄烦冤。
且除沧海横流感,来试层楼酒一樽。

黄牛峡

[清代] 王汝骧

三峡天下奇,黄牛险尤绝。
奔腾万里流,磔竖两崖裂。
舟从罅隙行,身在古石穴。
惊涛殷怒雷,触石喷晴雪。
缆牵如蚁进,桡退只一瞥。
舟师唤奈何,长篙屡撑折。
哀猿数声叫,客子双袖血。
到此英雄人,自顾同蠓蠛。
生涯抵投荒,轻身计何拙。
载咏《小旻》诗,抚心愧前哲。

栖贤开先寺

[宋代] 孙直言

三峡飞梁如卧龙,苍藤碧蔓挂长松。
煮茗窗前清众会,读书岩下古人踪。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