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荡宝冠寺

朝代:宋代 作者:赵师秀

行向石栏立,清寒不可云。
流来桥下水,半是洞中云。
欲住逢年尽,因吟过夜分。
荡阴当绝顶,一雁未曾闻。

译文

我走到了溪水边,凭倚着石栏;心中的思潮难以表达,只觉得四周阵阵清寒袭人。
那桥下哗哗流淌的泉水,多半是山洞里的白云化成。
我多想在这里住上一阵子,可又正逢一年将尽,对着这美景留恋忘返,再三吟咏,不知不觉已过了夜半时分。
山顶的小湖是如此地寂静,连栖息的大雁,也一声不吭。

赵师秀(一一七○-一二一九)(生年据《泠然斋集》卷三《简赵紫之》「同病又同庚」推定),字紫芝,号灵秀,又号天乐,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太祖八世孙(《宋史·宗室世系表》六)。光宗绍熙元年(一一九○)进士。宁宗庆元初为上元簿(《默斋遗稿》卷下《送赵簿紫芝序》)。嘉定初入江西安抚司幕,后为筠州推官。晚寓钱塘。十二年卒(据《瓜庐诗·寄题赵紫芝墓》「辛未联诗别,九年成恍惚」推定),年五十。工诗,为「永嘉四灵」之一。有《赵师秀集》二卷、《天乐堂集》一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二○),已佚。仅有《清苑斋集》传世。事见明弘治《温州府志》卷一○、一三。赵师秀诗,以明潘是仁辑刻《宋元四十三家集·清苑斋诗集》四卷本为底本,校以清顾修读画斋刊《南宋群贤小集》本(简称顾本),并酌采顾本校记(简称顾校),编为第一卷;别辑《瀛奎律髓》、《诗渊》等书中所录诗,编为第二卷。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过三泉龙门二阕 其二

[宋代] 韩琦

欣过龙门柅使车,顿惊凡目识仙都。
海中知有三山在,未信能加此景无。

杜韦娘

[宋代] 杜安世

暮春天气,莺儿燕子忙如织。
间嫩叶、枝亚青梅小,乍遍水、新萍圆碧。
初牡丹谢了,秋千搭起,垂杨暗锁深深陌。
暖风轻,尽日閒把、榆钱乱掷。
恨寂寂。
芳容衰减,顿攲玳枕困无力。
为少年、狂荡恩情薄,尚未有、归来消息。
想当初凤侣鸳俦,唤作平生,更不轻离拆。
倚朱扉,泪眼滴损、红绡数尺。

和蔡黄裳节推外邑见贻二首 其二

[宋代] 赵抃

冉冉成轻别,迟迟想倦游。
去应宽蕙带,行亦佩吴钩。
访隐逢三径,寻真认十洲。
有人频倚望,何日人刀头。

耆英会诗二首 其二

[宋代] 刘几

制举省元推二相,龙头昔日属宣猷。
人间盛事并遐算,一席几盈九百筹。

次韵和君贶会赵叔平少师

[宋代] 元绛

黄发逍遥并旧臣,燕閒加意占先春。
成龙天外惟三友,积雪筵中止数人。
昔日荐才闻最课,当年诵赋得魁伦。
会须共作游河侣,五老星飞事更新。

宿猿洞和张徽韵

[宋代] 程师孟

更深应是枕双攲,思得皋夔事业齐。
终为清时难退隐,出山甘被百禽啼。

绝句六十四首 其二十四

[宋代] 张伯端

火生于木本藏锋,不会钻研莫强攻。
祸发只因斯害己,要须制伏觅金翁。

佛牙赞

[宋代] 赵祯

三皇掩质皆归土,五帝潜形已化尘。
夫子域中誇是圣,老君世上亦言真。
埋躯祗见空遗冢,何处将身示后人。
唯有吾师金骨在,曾经百鍊色长新。

答寄尧夫先生

[宋代] 韩绛

君子志于道,出处非一端。
伊尹负鼎俎,颜渊乐瓢箪。
斯自理适当,匪缘情所安。
超然达者致,邈矣谁可攀。
嗟嗟狂若狷,徇已缺其完。
轩冕死不释,山林趋不还。
我爱邵夫子,醇气充见颜。
群经究彼邃,古史阅而删。
不为诡异行,已蹈时俗难。
逃名去其奥,筑室伊洛间。
抱业舍仕进,竭心奉亲欢。
修竹当环堵,寒流日潺潺。
问谁从之游,结驷款其关。
兹予久欣慕,欲往良独艰。
幸君适河内,至此解征鞍。
僚友恃交旧,屈致及门阑。
前迎倒我屣,布席罗雕盘。
高谈未一二,长揖忽归骞。
不意馈双鲤,剖腴出琅玕。
何以报嘉惠,永怀金与兰。

留题龙隐岩□□

[宋代] 李师中

乱峰凝碧□□□,曾有神龙此□□。
□□已兴甘泽去,高岩□葛□云端。

关于夏天的诗